
中国商品在国外很流行,除了老干妈辣酱,还有马应龙痔疮膏。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马应龙居然玩起了跨界,带着它的新产品——口红,成功引起了一众爱美人士的注意。口红界如今百花绽放,从故宫口红、小龙坎,再到如今的马应龙,这些价格不贵、又搏尽眼球的口红产品,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
三色可选网售买一赠一
“今夜,我们都是马应龙女孩。”这是从卖痔疮膏跨界到卖口红的马应龙的广告语。上月,马应龙还曾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调皮地推送了口红的“直男测评”。
在“马应龙八宝旗舰店”上,已有1402人购买了这款新出的“马应龙唇膏”。网上的售价显示为单支138元,买一支送一支,每支的售价仅为69元。
也有部分消费者对马应龙开卖口红有些调侃,诸如“涂了马应龙口红,还有人会亲我吗?”“痔疮都能抚平,眼袋还不是小意思啊”,“马应龙啥时候出辣酱酱啊”……
眼霜气垫CC霜都有销售
口红不是马应龙首次玩跨界!从痔疮膏出发,马应龙早已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从2005年开始,马应龙就已进军妇科用药市场,2009年就推出了“八宝”系列祛黑眼圈眼霜,2012年则推出“瞳话”系列眼部肌肤护理产品;2016年甚至还推出“蔬通消化饼干”等功能性食品。最后,因为马应龙主打产品和食品之间的重口味关系,这款饼干少有人问津。2018年9月,马应龙与关联人合资建立马应龙大健康有限公司,开始做起了化妆品生意。
八宝气垫CC霜、眼霜、面膜、眼贴、热敷蒸汽眼罩……在马应龙的网店里竟然都能买到。
痔疮膏仍是其营收支柱
除了痔疮膏,马应龙如此执着于美妆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真的只是满足用户们的脑洞吗?
2018年年报显示,马应龙实现营收21.98亿元,同比增长25.53%;归属净利润约1.76亿元,同比下降44.94%。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大,合计亏损1.1亿元,其中持有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产生的变动损益或投资收益为-1.4亿元。
所谓“交易性金融资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炒股。2017年,马应龙分批买入华大基因100万股股票,到2018年末已经亏损1.47亿元,这笔亏损占公司营收的6.7%。此外,马应龙还持有华润三九、上海医药、信立泰三家公司的股票,上述投资在2018年均以亏损收场,加上华大基因,共计亏损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马应龙在2018年的全年利润为1.76亿元。换言之,投资亏掉的钱,几乎和当年的全部利润持平。在马应龙21.98亿元总营收中,痔疮类产品的营收高达8.16亿元,占比约四成,仍是马应龙的营收支柱。
据《2018年痔疮用药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显示,2018年国内零售终端痔疮用药市场上,马应龙的市场占有率达51.4%,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但现实依然残酷,在A股四家医药老字号中,马应龙是唯一市值没有过百亿的,其市值仅为云南白药的1/12。
“口红经济”风靡攻陷消费者
玩“跨界”,马应龙并非唯一玩家。此前,白酒品牌泸州老窖在2018年初出了香水“顽味”,六神和卖鸡尾酒的RIO“合体”出了花露水味鸡尾酒,旺仔牛奶和自然堂联名出了面膜;更有名的还有故宫的口红,可口可乐和韩国美妆品牌The Face Shop一起做起了眼影、唇彩……
而今年“口红经济”也愈加风靡。此前,“故宫口红”,特别是“毛戈平故宫口红”一度以其丝绒雾面的唇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宫墙红、祭红、紫靛……百余元的“亲民”价格,让市场越来越年轻化、小众化、适合个性化。
《2018-2023年中国彩妆产品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消费者只能选择3种必不可少的化妆品时,63%的消费者会选择口红和唇彩。更有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唇部彩妆市场规模就达到了92.4亿元。
除了女性消费者,男性也为口红消费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口红消费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男性口红消费约占成交总金额的24%。男性顶了四分之一片天。男女合力,撑起一片广阔的口红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