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占比还不足10%,低价格、高利润,零售商加速拓展自有品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19-12-11 18:34

摘要: 今年,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自有品牌产品反而逆势增长

“国内市场自有品牌的占比依旧不足10%,和欧美国家30%-50%的占比仍有差距。但也意味着市场前景的广阔。”上海自有品牌协会会长曹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自有品牌产品反而逆势增长,不少零售商的自有产品比例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曹健表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的、性价比高的自有产品反而更具市场竞争力。


零售商:价格便宜10%,利润还高10%


对于零售商而言,发展自有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趋势。商超和百货销售品牌商品,需要承担进货、运输、铺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最后的利润率大打折扣。而相反,通过与上游生产企业直接合作,降低了渠道成本,免去中间环节,同时又可参与到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如此一来,贴上自身标签的产品不仅可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而且价格也明显低于品牌商品。


对于这一点,天虹商场显然已经尝到了甜头。据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透露,目前天虹在生鲜熟食、包装食品和非食品三个大类里均设有自有品牌,并在旗下的便利店、商超和百货进行销售。“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自有品牌打造成在细分领域中的优势品牌。”据他介绍,以生鲜为例,天虹通过和源头基地直接合作,免去了中间环节,不仅菜价便宜,产品质量也明显提升。目前其自有品牌占比仅15%,今后有望突破到50%以上。


该人士指出,像包装食品和毛巾、拖把等日用品,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不像可乐、矿泉水、沐浴露等产品那样高,也没有特别的粘性。对于这样的产品,都是零售商瞄准的方向。“把这些产品做成自有品牌取代现有的品牌,其中日用类百货力争占比提高到50%以上。”他表示,自有品牌的产品将通过高性价比、差异化功能等特点吸引消费者。同时,这些产品只有在天虹能买到,形成消费认知后,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带动更多的销售。


更高的利润率和经营自主权,也让零售商更愿意发展自有品牌。据悉,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定位,有些自有品牌产品的价格比市场上的品牌产品价格便宜达10%-15%。不过即便这样,零售商的利润还比销售品牌产品高出10%以上。


生产商:品类延伸、数量增加


零售商的大量需求也带动了上游生产商的供给侧改革。


上海麦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饼干,贴上了沃尔玛、大润发、奥利奥等知名企业的品牌进入超市。公司销售总监斯铭飞表示,国外商超自有品牌比例高达40%。消费者走进超市,同一品类里看不到很多品牌。而在国内,自有品牌占比都不到5%。同一品类里出现了大量品牌,还会造成恶意竞争,商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今,随着零售商的自有品牌需求增长,上游生产企业也在不断革新,力求打造出更多优质产品。”数据显示,公司近两年的年销量涨幅达到了30%。


曹健还透露,过去的一年,很多上游生产企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原本不错的产品,也从国外转回国内市场。“个性化、高颜值、重品质将成为消费大趋势。那些性价比高、质量上乘、包装精美的自有品牌将会大有可为。”

上游企业的革新和竞争在展会中就可见一斑。12月10日,在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上,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米,参展商超1000家,展位同比增长达59%,吸引来自42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专业买家进行采购。


新零售生鲜食材展今年则首次同步开展,吸引了200多家展商,凸显出国内零售业对于生鲜类产品的重视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综合食品馆展商数增长超75%,上半年综合食品馆展位即销售告罄。曹健说,产品从传统的休闲零食、糖果巧克力、酒水饮料等3大品类向果干蜜饯、餐饮熟食、乳品烘焙等多品类延伸;参展商也由原来的东南沿海为主,逐渐向内陆扩散,云贵川、西北、东北的参展企业明显增多。这些变化都预示着自有品牌在国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







摄 影:邵未来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国内占比还不足10%,低价格、高...

便利店自有品牌商品比例超40%,...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