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刚刚揭牌的26个特色产业园里,因享受政策特殊性的临港生命科技产业园尤为受到关注。今天下午,记者走进去年年底,刚刚竣工的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 (临港智造园六期),听临港奉贤公司工程部副经理贾新勇介绍,这里的39栋厂房,是针对生物医药的产业特征“量身建造”的。
园区为生物医疗企业“量身建造”厂房
走进临港生命科技产业园,给人的感觉如医药行业一般,严谨又不失温度。不同于大多数厂房的方方正正,这座生命科技产业园外表时尚简洁,但每栋楼的外墙设计却暗藏玄机。“这些楼的设计是外国一个知名团队参与的,外墙整体看上去像一个书架,凸出的部分就像是一本本被抽出来的书,很有寓意。”贾新勇告诉记者,内部设计则是专门为生物医药企业量身定制,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记者了解到,园区内标准厂房包括2000-15000平方米的研发及产业空间,1楼层高为8米,楼上层高为5.7米,楼上楼板承重为每平方米800千克,厂房的单层面积600-4000平方米不等。这样的设计能满足生物医疗企业发酵罐的放置以及大型设备的生产需要,也能满足洁净厂房做GNP认证的需要。
医药企业暖通设备多,内设风道使得外墙上不再有大量管道混凝土,而非钢结构的配置则是考虑到精密仪器的使用——所有这些考量都是设计团队前往苏州等多地调研的成果。“在园区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我们参考了很多相关企业的意见。”贾新勇进一步补充,“根据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的生产要求,我们打造了生物医药实验室、净化车间,在建筑上预留了多个出入口、公共通风井、双回路供电、每平方米120-180瓦的配电、专用下水管和污水处理空间。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都已经配备齐全,入驻企业基本不需要二次改造。”
目前已有约40家企业入驻,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曲霞说,“厂房开始造的那一刻,其实已经知道客户在哪里,发展目标是什么。”
企业期待“特斯拉效应”
她介绍,生命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具备200万平方米物业空间。聚焦“精准医疗”,目标是推进世界顶尖的高水平国际临床研究型医院建设,目前已经与君实生物公司展开合作,依托自贸区新片区探索境外已批准使用的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境外已上市的抗肿瘤新药先行定点使用政策,探索科学研究、临床试验、医疗服务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
“我们期待‘特斯拉效应’能在这片园区内显现。”园区入驻企业上海心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国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园区的期望,高端医疗对于国际人才、产业链的需求较高,他坦言,选择在这片园区“落地”,一方面是看中这里的空间、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随着特斯拉等外资企业落户临港,将提升国际人才、以及外资企业落地的吸引力,带动高端医疗产业供应链在此完善。
近年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质量取得同步跃升,在推动本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标杆。2019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3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9.9亿元,增长7.3%;医药商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113.1亿元,增长7.0%;生物医药服务业完成总产出400.3亿元,增长17.9%。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增速位列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等细分领域增长均超过10%。
上海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城市,在科技研发、人才储备、城市配套等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上海有能力有底气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新时代发展中的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