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食品价格上涨10.6%,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1.0%。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1%。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5月份,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有序推进,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好转。从环比看,CPI继续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5%,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是带动CPI下降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中,各地自产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12.5%,降幅扩大4.5个百分点;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消费进入淡季,价格继续下降8.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鸡蛋和鲜果供应充足,价格也继续分别下降4.8%和0.8%;休渔期来临,水产品供应减少,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3%。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夏装新款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2%;受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影响,液化石油气价格下降1.9%。
从同比看,CPI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81.7%,涨幅回落15.2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价格上涨4.4%—19.4%,涨幅均有所回落;鲜果、鸡蛋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9.3%、14.5%和8.5%,降幅均有所扩大。
业内分析,随着新冠疫情对商品供应冲击的缓解,猪肉产能的边际恢复,以及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数影响,全年CPI大概率将保持下行趋势,这将给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