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应用场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数场论坛关注了“智慧城市”的话题。正如开幕论坛上有嘉宾所说“人工智能是上海的真爱”,上海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而在未来,全球城市都应该以更智慧的姿态面对挑战。
疫情明确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一个共识,就是此次突发的疫情,使得智慧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大考,也培育了民众进行云生活的习惯。在今后常态化的疫情管控中,智慧城市还将发挥进一步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疫情也对城市管理者进一步明确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建设的方向,完善社会治理,改进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
"城市未来发展将从单体智能向全域智能转变 , 从数据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变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政企事业群高级副总裁 ( 常务 ) 李广聚认为,这是城市发展必须转型的原因之一。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新的数字基础设施 , 以增强城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韧性 , 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处处长龚维希表示。
城市是人工智能的最大应用场景
“上海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智能上海的城市,城市融合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速发展。”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智能城市峰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说,以5G为代表的,随申码有效指导疫情防控,社区云、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自动化港口、张江人工智岛等智慧应用孕育而生。
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城市是最大的应用场景,也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最大的优势之一。
上海牢牢把握“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的定位,今年2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率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智能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把智能化作为搞好城市治理的突破口,转危为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
宜居城市不单单是好水好空气
人工智能如何让城市更加宜居?也是与会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以5G通讯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开始发力,它们共同构建了万物互联的信息世界的基石,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可以提升原有设施使用效率和运营质量,使得城市更宜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科技AI首席科学家陶大程在视频中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宜居城市领域的应用理解。
他表示,经过几十年发展,传统基建日趋完善,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宜居城市理念对基建也提出了新要求。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形成了两个认知:第一,和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的突破,可能对我们每个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意义更大;第二,它的难度也更大。”虎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烨博士在演讲中分享了他们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实践,他指出,只有当各行业企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创新与服务升级,才能更好地惠及人们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