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使中国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
11月5日上午9时,进博会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外商投资,可谓人气爆棚。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发布《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0》,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发布会由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主持。
2019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新高
据5日发布的《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0》显示,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19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1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12.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1%,规模居全球第2位。截至2019年12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100.2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2.29万亿美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软件等服务业增长较快。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保持增长。2019年,以实际投入金额计,排名前15位国家(地区)依次是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美国、开曼群岛、荷兰、澳门地区、德国、台湾地区、萨摩亚、英国、法国、爱尔兰,合计实际投资133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占中国吸收外资金额比重为96.8%。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570家,较上年增长25.2%,实际投资8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6%。
“十三五”时期引资总规模约达6900亿美元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据披露,从吸收外资情况看,“十三五”时期,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增长。2016至2019年吸收外资总量达5496亿美元,年均增长1%,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资国。初步预计“十三五”时期引资总规模达6900亿美元左右,年均引资规模较“十二五”时期增加超100亿美元。
吸收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达1290亿美元,年均增长23.9%。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37.3%,占我吸收外资比重由2015年的5.3%大幅提高至2019年的18.2%。外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1月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明确指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倡导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据5日首场新闻发布会披露,“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必将为外商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