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永发布《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IPO数量全球第一;筹资额排名,中国企业在全球前十大IPO排名中高居前三甲。
全球IPO活动仍保持增长
在新冠疫情(简称“疫情”)影响下,全球IPO活动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预计有1338家企业在全球上市,同比上升17%;筹资额上升27%,预计为2654亿美元。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表现相当突出,IPO数量和筹资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49%和55%,占全球总量的40%和45%。中国内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科创板的平稳运行,推动A股IPO筹资额创2010年以来新高且平均筹资额保持高位。
尽管今年全球的跨境IPO活动受疫情影响,中国依旧是跨境IPO企业的主要来源地。2020年共有35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陆金所、贝壳和小鹏汽车等多家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企业上市大幅度推高筹资额达到123.2亿美元,比去年上升233%。
安永华明审计服务合伙人刘国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但各地的IPO市场仍充满韧性并持续增长;特别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在IPO总数量和集资额方面均表现强劲。”
上海新股筹资额名列第一
2020年A股市场全年预计有395家公司首发上市,由于多家百亿级企业上市以及注册制的实行,今年筹资额达到了人民币4707亿元,创2010年以来新高,平均筹资额也保持在近年来的高位。与去年相比,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6%,可见疫情并未影响上市活动。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占据主力,超过三成的集资额来自10亿人民币以下的IPO,略高于去年同期。
从行业来看,百亿级IPO助力科技、媒体和通信成为筹资额第一的行业,工业行业位列IPO数量第一。从地区来看,江苏和上海分列IPO数量和筹资额首位,得益于中芯国际的上市,上海新股筹资额名列第一,北京仅次于上海位列第二。
注册制落地后,新股发行采用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配售机制。新股发行进一步市场化,新股上市前五天不设涨跌幅限制。科创板与实施注册制后的创业板首日涨幅均超过100%。科创板平均首日回报率升至187%的峰值,深圳创业板亦升至158%,平均首日回报高于其他板块。
安永华明审计服务合伙人费凡认为,推行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带动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同时完善更具包容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关系,助力深化改革A股市场。他表示:“证监会的注册制和退出机制改革对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有助市场实现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