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主流银行暂未对透支利率进行调整,仍然保持区间上限定价。业内人士分析称,央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信用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信用卡透支利率有可能会下行。
多家银行执行万分之五标准
据了解,目前信用卡免息还款期最长为60天,多数银行信用卡免息期在50天左右。在免息期内持卡人无需就待还金额支付利息,当持卡人无法全额还款出现逾期后,才会产生利息,即从消费当天开始按日计息按月复利。
早在2016年之前,信用卡透支利率一直为日利率万分之五。2016年,央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浮30%,也就是万分之三点五。
不过记者采访多家银行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主流银行仍然按照上限日息万分之五计收取透支利息。有银行人士表示,由于信用卡市场盘子基本固定,透支利率也长期保持稳定,可能不太会有银行主动发起价格战,至少短期内,各大主流银行应该不会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
而此次发布的《通知》也明确,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时应以明显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仅展示日利率、日还款额等。
未来利率有下行空间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稳步推进,金融借贷利率全面市场化已是必然趋势。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表示,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他认为,未来信用卡透支利率有一定下行空间,预计多数银行信用卡利率将维持在年利率10%-18%之间。“不过,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后,银行也要考虑资金成本,最终会逐渐形成行业公认的定价范围标准,透支利率不会出现断崖式超低定价标准。”
也有专家认为,利率市场化定价后,银行或会针对不同客户推出不同的利率标准。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就表示,未来信用卡透支利率将更加差异化。一方面,不同银行会根据信贷资源、发展目标、市场策略等采取不同的透支利率,中小银行或将通过较低利率吸引客户。另一方面,透支频率和金额高、信用良好的客户,将获得更优惠的透支利率。
有银行人士预计,对部分风险表现较差的客户,银行还有可能提价,以实现风险与收益匹配。反之亦然,部分银行可能会对优质客户降价,突破此前的利率下限。
中小银行有机会差异化竞争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5 张;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43万元,授信使用率为 41.7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10906.63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不过,信用卡新增发卡量速度在2019年已经开始放缓,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发卡量还出现断崖式下跌,直到三季度才开始企稳恢复。
一直以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参与机构众多,其中银行信用卡业务被视为“主力军”。但随着持牌消金机构以及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持续入场,银行信用卡在消金市场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由于信用卡在政策合规、交易场景、业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多年来信用卡业务在与其它信用消费产品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如今,透支利率可以灵活定价之后,有助于信用卡业务重新获得市场主流地位。”董峥说道。
对于消费者而言,灵活的定价策略无疑有助于银行加大信用卡产品创新,有益于增强信用卡对年轻客户群体的吸引力,也丰富了信用卡客户的选择性。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国内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超过百家,但排名前十几位的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占据超过98%的市场份额,中小银行发展空间有限。新政出台后,中小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制订有利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营策略,参与差异化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