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茶同比往年上浮10%—15%,“谷雨”后产量恢复、价格稳步回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1-04-16 17:36

摘要: 进入2021年,“明前”早春茶价格升幅10%至15%,待到“谷雨”后产量将逐步恢复、价格稳步回落。

今年“明前”早春茶价格升幅10%至15%,待到“谷雨”后产量将逐步恢复、价格稳步回落。这是记者从今天开幕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的信息。


绿茶、乌龙茶领跑六大茶类

去年茶叶产量超预期大增


在上海现代都市的环绕之下,如能沏一壶好茶,登湖心亭楼上远眺现代化都市上海,成了精致女性、爱茶潮人、亲自家庭等群体的都市休闲,陶冶情操的重要选择。国饮、新潮、健康、养颜、独特,这些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关键词正在不断链接着传统与现代交融下的豫园商城,让城市地标愈发地“最上海”。茶人、茶会、茶剧场是此次豫园国际茶文化节豫园茶会系列活动的最主要关键词。


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资深人士陈叙达向劳动报记者披露,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总面积4747.69万亩,同比增加149.82万亩,增长率3.26%。其中,可采摘面积4152.18万亩,同比增加461.41万亩,增长率12.50%。2020年,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98.60万吨,比上年增加19.26万吨,增幅6.9%,茶叶产量增势不变。2020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2626.58亿元,比增230.58亿元,增幅9.62%,农业产值持续增长。



2020年,六大茶类中,绿茶、乌龙茶产量继续稳增,但总产量占比继续向下微调;红茶、白茶、黄茶产量激增,总产量占比出现攀升;黑茶略有减产,总产量中占比有所下降。具体来看:绿茶产量184.27万吨,占总产量的61.70%,比增6.99万吨,增幅3.94%;红茶产量40.43万吨,占比13.54%,比增9.71万吨,增幅31.59%。


2020年疫情之下,中国茶叶产量超预期的大增,同时持续上升的成本使农业产值继续提升。分茶类产量看,红茶、白茶、黄茶激增,总产量占比出现攀升;黑茶略有减产,总产量占比有所下降;红茶取代黑茶成为中国第二大量产茶类。在抗疫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同时,全国茶园结构持续优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不断提高,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增多,区域公用品牌、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整体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高,茶叶绿色安全稳定向好,质量效益继续提升。


内销市场为增长主动力源

谷雨后产量恢复价格回落


内销市场依然是拉动中国茶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源。2020年,中国传统茶类销售格局基本稳定。名优茶仍是创造茶产业价值的主力军,内销额贡献率继续保持在70%以上。从销售通路看,受疫情影响,连锁门店、批发市场、商超卖场、传统茶馆,甚至新中式茶饮都出现了发展停滞的现象,而天猫、京东等平台电商的销售量额大增,销售份额持续扩大。从消费市场发展看,由于疫情使人们更注重健康,因此饮茶人口数量与消费需求量持续增多,而且在可预期的未来将进一步扩大。


业内指出,在内销市场中,新式茶饮近年来热度较高。从行业角度看,新式茶饮是产品与业态的融合体;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则是服务与产品的统一。在城市分布方面,2020年新式茶饮门店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速放缓,呈现向三、四线市场下沉的趋势。在消费选择方面,“品质安全”超越“口感口味”成为首要考量因素。新茶饮业的发展变化对未来中国茶叶产销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进入2021年,清明节前的‘早春茶’产量不高,价格整体同比去年上浮约10%至15%。市场关注度较高的龙井茶,上浮就在10%以上。”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陶峻骏表示,由于2020年年底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对茶叶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2021年早春茶产量不高、但价格居高。“疫情让各地政府对茶叶的采摘和劳动力生产高度重视,服务配备相对平稳,因此进入4月后茶叶产量正在稳步回升。”他指出,即将进入“谷雨”,随着茶叶产量的全面恢复,茶价也将比早春茶有所回落。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自己的茶叶长势良好!沪茶一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