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据要素论坛上,全国数据交易联盟正式成立。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倡议:共创新模式,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据交易流通,持续深化确权登记清算等创新实践,以数据更好的激活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共谋新发展,推动数据交易流通新技术应用,加大数据供给,持续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水平,打造中国数的市场定义范式。共建新生态,推动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完善,持续壮大数据经济,数据审计,数据资产评估等多元主体,谋划新业态,塑造新实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指出,近年来,上海积极从几个方面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一是公共数据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先后出台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公共数据开放的暂行办法,对政府开放数据进行精细化的指导。二是数据数据产业生态集聚日益形成。目前已经建立了以上海静安大数据产业基地,杨浦云基地为代表的产业格局,培育了大数据核心企业超1000家,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三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日益繁荣。自2016年以来,上海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已为市场提供商业数据超过400项,去年数据流通量总量达300亿条,峰值日流量达到1亿条。
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范佳佳现场发布了2021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今年4月至5月,根据对包括纽约、新加坡、首尔、东京在内的30个全球重要城市进行评估,从基础保障层、开放质量层、用户使用层、价值释放层等4个维度形成的77个评估指标显示,上海再次蝉联全球重要城市开放数据指数的冠军。第二到五名依次是纽约、芝加哥、首尔、贵阳。中国还有4个城市进入前十名,包括广州、深圳、北京、青岛。
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城市数据开放水平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美国城市的数据开放仍然世界排头兵,北美和亚洲城市数据开放水平远高其他各洲。亚洲的城市数据开放,除中国外,首尔最强。上海连续两年在数据开放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
纵向比较,和去年指数相比,基础保障层和开放质量层在今年全球普遍有一个下滑趋势,但是用户使用层和价值释放层,全球水平有突飞猛进的进展。
此外,最近人大也在积极推动数据的立法。上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戴柳表示,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数据共享、开放开发与安全保护;数据权属与权益;公共数据赋能与社会数据交易,这些都将在起草上海地方立法当中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