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若干意见,未来凭“随申码”即可乘坐地面公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21-09-01 13:58

摘要: 目前,正选择长宁区、徐汇区和宝山区开展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试点实验。

9月1日,上海发布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若干措施提出了5个方面27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针对部分“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政策立足更加注重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转型。


国庆前后凭“随申码”可乘坐地面公交


市交通委科技信息处处长李哲梁表示,目前市交通委正加快推进MaaS系统的建设,近阶段将配合市国资委,联合相关国资企业抓紧推进MaaS主体公司的筹建,并以便捷停车、一键叫车、绿色出行引导、三码整合等工作为小切口,推进MaaS系统1.0版的建设。此外对于统一支付模式,市交通委会同申通集团、久事集团、市大数据中心等,共同推进公交乘车码、地铁乘车码、随申码的三码整合工作,计划于国庆前后实现“随申码”在本市部分地面公交、轮渡线路的试点应用;力争年底实现公交乘车码、“随申码”在磁悬浮及9条具备实时通信条件的地铁线路“两进两出”闸机实现试点。


针对停车场景,上海正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共享在线签约机制,结合智慧物业建设将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停车泊位动态信息接入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允许业主、物业公司、停车平台三方通过书面约定方式对外共享泊位,推动社区内停车设施错峰共享开放。对于主要服务老旧小区的错峰共享项目,市民通过“上海停车”App可实时查询周边项目服务信息,自主选择、一键签约区分不同时段、距离、价格的服务产品,有效提高错峰共享的便捷性、透明度和灵活性,目前本市73个项目已经完成“一键签约”,计划今年提供100个停车共享项目的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


此外,上海还在重点区域继续开放一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截至目前,开放测试道路数253条(嘉定162条、临港40条、奉贤29条、浦东新区22条);总里程567.23公里,其中嘉定区315公里、临港新片区118.2公里(含东海大桥34公里)、奉贤区97.37公里和浦东新区金桥区域29.3公里、世博区域7.36公里。目前,开放测试道路已实现低风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道路全覆盖,逐步由点、线形成片状测试区域,测试应用场景超过5000个。


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针对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市教委表示,将结合上海教育实际,拟率先在典型示范性场景上形成突破,重点建设“教育数字基座”、“大规模智慧学习”、“虚拟仿真实训”、“高校智能综合评价”、“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管理‘园园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等应用场景。目前,正选择长宁区、徐汇区和宝山区开展部分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试点实验。


市教委表示,接下来要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完善教育数字化建设配置标准,市区两级财政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十四五”期间保持合理投入和动态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结构,加大数字教材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


同时,试点将课件在线点击率、参与学校数字化建设、开设网上公开课等数字贡献作为加分要素纳入教师职级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数字化部门设置,试点在信息化标杆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增设数字化部门和专业岗位序列,并完善职业晋升途径。


市教委根据教育“十四五”规划和教育数字化转型任务,拟在本部设立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项,重点支持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


市教委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将通过市级以上信息化平台分享的自创教学资源纳入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教科研成果范围;对参与市级在线课程教学的教师申报正高级教师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推荐。


14家企业集团法人已签订创新使命责任书


国资领域,市国资委创新处副处长史杰指出,市国资委要求企业明确数字化转型主要方向、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分解目标任务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动态跟踪和闭环管控。与企业一把手签订《创新使命责任书》,把数字化转型纳入到企业领导人员任期考核中。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4家企业集团法定代表人创新使命责任书(2020-2022)签订工作,其中,功能保障类企业8家。


下一阶段,本市预计将在本月发布推进本市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立足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生态建设等方面,全面促进国有企业整体焕新,国有资本倍增扩能,国有经济生态重构。开展1-2家国有企业数据资产试点,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5年翻一番,80%以上国有企业初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同时,探索一套有利于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聚焦释放数据价值,探索数据资产价值量化,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以数据资产价值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效。聚焦服务企业,在考核、激励、分配、评估、容错等方面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一企一策”为数字经济企业定制服务措施。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美团在沪推出全国首个政务领域生活...

本土品牌的数字化转型:优化城市生...

政协委员叶炳权、潘江雪:关注残障...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