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假期,刚好可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春节储备年货。根据上海春节疫情防控要求,鼓励“非必要不离沪”,减少人员流动,市民群众在家吃团圆饭、年夜饭的需求增加。在“宅”家过大年常态下,年夜饭的选择也悄然发生变化:老年人“增量”,中收入“提价”,一人食“升温”……
熟食或半成品热销
“到家”年夜饭成趋势
元旦前夕,“2022上海味道·年夜饭推介活动”在第一食品百联中环店正式启动,活动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指导下,由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办,上海第一食品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沈大成、新雅、国际饭店、西贝、和记小菜、绍兴饭店、广舟、荷风细雨等知名餐饮,紫燕、味知香、盘点美味、龙门水产、爱森、大江、联豪、松林、龙神等熟食、半成品、食材企业现场进行了2022年主推年夜饭礼盒展示。
劳动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调研数据显示,有七成以上市民选择春节期间在家聚餐,超五成市民选择购买年夜饭套餐/年菜。近日,上海商务也发布了首批团圆饭、年夜饭外卖企业门店名单,帮助市民“减少流动,美味不减”。
数据还显示,六成以上60岁以上人群在准备年夜饭时,愿意购买熟食或半成品。60、70后们明显更想得开,更乐意买“现成的”,已成为“到家”年夜饭的消费主力军。
“想得开”更体现在价位的选择上,过年吃好点是普遍共识,45.3%的消费者愿意选择800-1200元的套餐,超过28%的消费者选择1200元以上的高端礼盒。从用餐人数来看,6-8、4-6人的中小家庭规格仍是主流,占到七成以上;但受“老龄化”“晚婚少子”“单身族”的人口结构变化,30岁以下人群和70岁以上人群表示希望能够购买到支持2人以下食用的年夜饭套餐。
中青年倾向“网红”“特色菜”
老年人更爱自己“搭配”
大家都爱买什么“到家”年夜饭?从菜系来看,如上海老饭店、上海国际饭店、沈大成、兰心餐厅、绍兴饭店等本帮菜、江浙菜系依然是上海团圆饭的首选;其次是如杏花楼、新雅、广舟等粤菜餐厅。有两成以上30岁以下人群愿意购买望湘园、凤凰湘语等特色地方年夜饭。
从菜肴喜好来看,传统经典年味菜肴当仁不让,仍是各年龄段消费者的首选,占八成以上;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愿意尝试新口味,近四成50岁以下人群中更倾向选择“餐厅特色单品”,两成30岁以下人群更倾向选择“网红菜品”。
今年,不少餐厅展示了其“网红菜品”、“餐厅特色单品”。盆菜成今年大热门,沈大成上海年菜海鲜大盆菜、广舟“壕”气万丈的团圆盆菜——鲍罗万有、西贝福寿双全——满坛香·佛跳墙等,其他还有荷风细雨招牌普洱红烧肉,绍兴饭店笋干菜扣肉等,值得一提是农历新年前绍兴饭店的笋干菜产品更是走出国门远销北美。
从包装形式上看,烹饪经验丰富的60岁以上人群更希望能够“独立产品,自行搭配组合”;30岁以下人群则更倾向购买熟菜、食材礼包。如现场看到的紫燕年夜菜——紫气东来,有鸡有肉、有鱼有虾,团圆年味,吉祥寓意一盒统统包揽;盘点食品悦享家宴;龙神优选八大菜礼盒等半成品礼盒;以及上海水产集团旗下龙门水产年夜饭礼包、爱森冷鲜肉礼盒、松林虎年大礼盒等食材礼盒。
品牌餐厅、生鲜电商
老字号大店等成采买“首选”
从购买渠道来看,五成以上消费者倾向于在“品牌连锁餐饮”购买,“口味、菜系、出品方品牌”是他们选择购买的主要原因;近五成消费者倾向于在“生鲜电商”购买,主要为50岁以下人群,他们更关心“配送便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