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脚步加快,如何在抗疫防疫的同时,打好复工复产战役,对全市企业是一个考验。在此过程中,数字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包括数字哨兵、疫测达、防疫宝等数字手段,为企业复工复产精准施策提供了“智慧支撑”。
工地“防疫宝”保障工地安全生产
在企业复工复产的当下,由于工地人员密集度、流动性比较高,疫情防控不可忽视。如何确保工地能早日安全复工、高效施工?
深圳市明源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解决方案专家彭裕闻介绍了工地“防疫宝2.0”,该平台支持全自动闸机+手动测温/识别设备覆盖多重应用场景、扫描人脸获取健康码信息,以及数据同步至疫情大数据平台,助力工地管理数字化、可视化。
他说,“‘防疫宝’通过设备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后台信息拉取与核对,并自动形成报表和预警提示信息,反馈到监控人员手中。同时,对于防疫物资会进行动态显示,发现物资短缺,就会自动提醒相关人员补充,极大解放了工地的人力资源。”
AI技术助力识别检测结果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对进入复工复产场所的员工健康监测非常重要。方便快捷的抗原测试作为辅助手段,得到了不少复工企业的认可。
由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开发的“疫测达”平台,采用AI图片识别、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标志解析等技术,可以辅助个人与机构进行新冠抗原检测的数字化管理,同时通过该平台上报的抗原测试结果与“随申办”平台连通,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实时共享,确保信息随测随报、随时可查。
“截止到本周,在我们‘疫测达’平台上报抗原纪录已经超过了1.5亿条。服务全国超过一千三百万人次。其中,上海的用户占80%以上”,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高级产品经理王茜菲表示,“‘疫测达’平台在企业的复工复产以及社区管理上,提供分级分类分支管理,方便管理员进行机构组织管理、检测任务管理、人员管理的个性化设置;可批量导入导出统计数据,确保应检尽检,快速锁定阳性人员,进一步提升单位、社区使用体验和数字化管理能力。‘疫测达’对接上海市的一网通办平台,同时提供了微信、支付宝等多种的使用方式,方便用户可以根据各自使用习惯进行填报、查询。”
目前,“疫测达”已经对接了获批的31家试剂盒厂商,打通数据接口,实现“一人一测一码”。
机器人提高核酸数据整理效率
除抗原自测以外,在医院、园区等人员集中场所中,如何解决人工收集、比对核酸结果效率成为关键。传统模式下,因数据量多、工作人员压力大,无法保证100%的准确率,若遇核酸异常情况还无法进行及时的下一步处理。
来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团队总监吴徽徽介绍了他们研发的AI战疫疫情防控智能自动化机器人。AI机器人可以通过模拟人在PC端的操作,处理数据量大、重复度高、跨系统、跨业务平台的任务,很好解决的医院对检测数据的整理,并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将流程自动化机器人与AI结合造就的数字化劳动力,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水平,使工作环节得到补全”,吴徽徽表示,目前AI战疫机器人已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落地使用,探索出了一条人类医护与AI机器人高效并肩作战的场景之路。
据统计,运用“AI战疫核酸查询机器人”后,原本需要控疫员人工工作6-7小时的工作,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不仅将工作提速了5倍还增加了新功能:根据审核结果向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核酸检测的医院工作人员发出实时通知。
数字哨兵赋能公共场所精准化管理
在逐步解封与开放过程中,公共场所的流动人员健康核验检测也将成为重要防疫场景之一。4月5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发布消息,上海正在加紧布设“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两种重要数字设施。
上海企业迅速响应市防疫工作安排。其中,上海在“数字哨兵”平台基础上开发了上海联通健康核验一体机。通过扫描“随申码”或读取身份证,即可自动完成相关健康核验和场所准入,充分支持应领尽领、应贴尽贴、应扫尽扫、逢扫必验的防疫举措。
上海联通智慧城市事业部城市治理业务CTO、高级工程师郭健海介绍道,“自3月以来,我们已陆续推出5大类15项科技抗疫产品,其中,数字哨兵支持灵活布控,可以提供精准的人体非接触式测温及身份证、健康码核验,并利用AI和数据分析平台助力疫情防控,成为复工复产的一枚‘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