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外卖订单同比增长80%!上海咖啡“浓度”不减,城市消费韧性强劲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李美慧 发布时间:2022-08-03 17:54

摘要: 上海百里挑一的广阔市场和丰富场景,也成为了一众咖啡馆选择扎根上海的原因。


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将于8月4日开幕。


在中国,没有哪座城市比上海更具咖啡香气。即便是疫情后,上海咖啡业也立即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年5月,上海咖啡门店订单量环比4月增长达163.9%,6月更是环比增长5273%,同月外卖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上涨超80%,并保持高速增长。


咖啡“浓度”不减、行业火速复苏的背后,亦折射出这座城市强大的内需消费韧劲。


门店销量快速恢复

上新脚步不停


“上海门店的恢复情况超出我们预期!”本土品牌Nowwa咖啡创始人郭星君向劳动报记者表示,6月以后,门店订单得以快速恢复,对比去年同期竟然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首创推出的0糖生椰拿铁,也收获了一众好评。


2019年入局中国的加拿大国民品牌Tims咖啡也有同感。“上海恢复堂食后,从我们每日货品消耗以及订单数据可以看出,上海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依旧强劲,”Tims咖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6月后,门店的销售额已经得到稳定恢复。”


Tims在上海有近200家门店,约占全国总门店数三分之一。3月底以来,门店按下暂停键。4月中旬起,上海地区门店以社区团购形式,恢复运营。


即使如此,疫情冲击之下,Tims没有暂缓脚步反而加快了节奏。“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我们仍然会按照计划在中国快速拓展。”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Tims门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已基本实现整体盈利。”


“上海疫情期间,我们的新品上新节奏也从未停止,生椰冷萃等夏季新品卖出了不俗的销量,”该负责人认为,“整体来说,得益于上海广阔的市场需求,咖啡门店的疫后复苏能力强大,这是一个双向良性互动。”


孕育多个本土品牌

疫情间仍持续扩张


上海咖啡业为何能在疫情下持续火热?这首先与其本身的消费特性有关。


资深餐饮业内人士翟彬对此分析称,一方面咖啡并不对堂食等消费场景严重依赖,即便是在疫情前,咖啡的消费很多也是以外带、外卖为主。另一方面,咖啡具有刚需、高频、高复购等特性。


他说,“咖啡是一个养成的逻辑。一开始你可能一天喝一杯,慢慢可能喝两杯、三杯,你对咖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这个消费是逐渐升级的。尤其在许多一线城市,咖啡已经是必需品。”


当然,上海百里挑一的广阔市场和丰富场景,也成为了一众咖啡馆选择扎根上海的原因。有人曾形象地总结,“在上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叔大妈’每天跑去喝咖啡,这种情况在其他城市是看不到的。”



上海优质的发展环境,也为本土咖啡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Manner、Nowwa、M Stand、Seesaw等国产本土优质咖啡品牌均起源于上海,且在疫情间持续扩张。


2022年一季度,以小店起家的Manner咖啡200家新店齐开。6月,Nowwa咖啡官宣新开百店,包含上海、成都、武汉等29个城市。


“去年,上海咖啡馆新增近1000家,”郭星君对记者说,“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意大利米兰整个城市咖啡馆的一半,而这只是上海一年新开的数量。”


目前,上海咖啡店数量达到了7857家,位居全球第一。在密度最高的南京西路,每平方公里有57家咖啡馆,在黄浦区的瑞金二路街道,平均每20米就有一家精品咖啡店。


上海人均咖啡消费量25杯一年

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不同的数据都指向一个现实:上海咖啡市场极其内卷。从星巴克、Costa这样的老牌咖啡巨头,到瑞幸、Manner这样的咖啡新势力,以及三顿半、永璞等线上咖啡品牌,都将上海作为第一线下战场。



但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却并不认为市场已经饱和,反而觉得还有增长空间。


“从欧美日韩的经验来看,成熟市场每年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可达400杯以上,即便是上海,距离这个数字也还有较远的距离。”Tims咖啡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郭星君也向记者透露,目前上海市咖啡市场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大约一年25杯左右,将近1000万人的核心消费人群年均消费50杯以上,而全国人均只有五六杯。


“上海的人均需求量大概是全国人均的几倍,所以供给上按理说也可以达到全国的几倍。”郭星君十分看好上海咖啡市场的发展前景。“上海不一定是最赚钱的咖啡市场,但一定是品牌成长土壤最好的城市。”他说。


上海城市消费复苏,带动咖啡香气快速回归。可以预见,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咖啡赛道的火热仍将持续。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生椰拿铁”成为今年爆款咖啡,本...

京东发布“夏日清凉消费指数”:清...

沪上小龙虾消费逐渐走出夜宵“舒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