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2中国(上海)预制菜产业大会在沪正式拉开序幕。会上,《2022年中国(上海)预制菜产业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发。随着预制菜越来越引起关注,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指出,预制菜“热”、也要提出“冷”思考:在资本纷纷入局的当下,要冷静清醒,不要让“风口”成为“疯口”。
《白皮书》指出,2020年后中国预制菜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45.9%;叮咚买菜的预制菜同比增长400%;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0%,盒马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345%。
预制菜的井喷式增长,不仅受疫情常态化触发,更是整个预制菜产业的变革:
一是消费代际变革。Z世代构成的新一代消费群正在迅速崛起,成为“懒人经济、宅经济”下消费主力军。银发族、精致宝妈对于“高效厨房”的需求增长也是预制菜“走红”的重要推手,拉动到家餐饮新消费持续增长。
二是零售渠道变革。疫情后,线上线下零售消费进一步分流,实体店消费力反弹,但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偏好趋于稳定。在上海商情针对上海地区消费者的调研中显示,65.5%消费者疫情后购买预制菜频率有所增加,其中生鲜电商选择率最高,达到80.7%;其次是超市卖场47.1%和生鲜超市42.1%,选择社区团购的超过2成。
三是产业链迭代。预制菜的发展得益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等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从上游原料和研发、中游加工和流通,到下游营销和市场,构建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
加强行业监管,出台行业标准。在上海商情针对上海地区消费者的调研中显示,消费者对预制菜顾虑因素中, “产品质量不稳定”(占47.1%),“有食品安全问题”(占38.2%)。由此来看,预制菜产业亟待确立原料加工、产品研发、食品安全等方面行业标准,与此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带头成立行业自律公约。
“预制菜‘热’、也要提出‘冷’思考。不要让‘风口’成为‘疯口’。”原立军表示,“上海作为环球美食之都,餐饮供给的多样性、环球美食的丰富度,以及特色风味聚集地等都居全国前列,先天优势使上海成为引领预制菜风味的首选城市,从将而从风味、技术、产业集群、消费升级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高速度、高品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