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伊始,万物复苏。在上海西南部的青浦郊区清晨6点的广袤田野上,三两农户已经开始在地里耕地、播种、摘菜。
中午12点,一批还带着露水的鲜嫩春菜,从田间地里,被运到1公里以外的上海录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在那里,工人们仔细挑拣荠菜、草头等时令蔬菜的黄叶、烂叶,做简单包装后一摞摞摆放整齐。下午4点,一箱箱散着青草香的菜篮被装上车,全程冷链发往上海郊区的大仓。在通过一系列质检后,又衬着夜色,被发往城市各个服务站。
3月6日,美团买菜“第一茬春菜”的发车仪式在上海首个“本地尖货”源头直采基地——上海录海蔬菜专业合作社举行。通过“手机下单,30分钟配送到家”的即时零售,当晚,一道道当天采摘的“春日野味”就能被端上上海市民的饭桌。
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上海地区今年上线平台的春菜品类有近50种,较去年增加了34%。上海本地种植的时令春菜中,菜苔、枸杞头、蚕豆等品类日均销量同比增长近2倍,热门春菜红米苋日均销量增幅达4倍。
“以往这边的农地,农民自家的人力跟不上,基本有70%的种植生产不能保证。叠加销路、气候等不稳定因素,农民收入很不稳定。”上海录海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万泉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散户模式下,蔬菜的食品安全也无法达到规范化要求。”
而现在,随着更多即时零售平台牵手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销路问题解决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田地利用率高起来了,更多新鲜安全的农产品也将以更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
以上海录海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在与美团买菜等即时零售平台合作后,农户们不再担心“菜卖不出去”,不管是外地农户还是本地人,都有了可观且稳定的收入。孔万泉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目前882亩土地,外地农户夫妻二人承接10亩土地,一个月可以有近15000元的毛利,一年可以赚近20万元。而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承包出去的土地所带来的固定收入,加上日常打零工种菜的工资,一年也能赚20万元。
蔬菜专家、上海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朱红芳介绍,上海市民消费的绿叶菜,近五成来自本地,主要产自青浦、崇明、浦东等九个涉农区域。“由于绿叶菜不能长途运输,所以本地菜拥有天然的距离优势,运输时间短,可以保鲜。”据介绍,仅今年春天,包括草头、马兰头、荠菜等时令春菜在内的绿叶菜,消耗量将达到10万吨,分摊到个人,平均每个上海人春天要吃10斤绿叶菜。
美团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本地尖货将通过流量倾斜和活动资源扶持,为青浦蔬菜提供线上专属频道和定期营销活动,同时加大采购力度,给上海市民提供标准更高、配送更快的本地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