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在沪召开,正式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周。本次大会落实《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各项指标,聚焦“工赋链主”、产业园区等专项工程和重点任务,深化部门协同,激发央企、国企、外企、民企等多元主体动能,推动“3+6”重点产业领域场景落地,打响“工赋”的上海品牌,拓展“工赋”的伙伴关系,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稳步向前。
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海方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透露,上海市将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 “上海方案”,聚焦“工赋链主”梯度培育,促进“平台+园区”融合发展。特别是,加大供需两侧评估诊断力度,以评促建提升全产业数转水平。去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开展了首轮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评价,遴选出了十大标杆平台。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评价机制,坚持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应用效益。今年,将启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与各区主管部门协同推进,为企业“搭脉问诊”,开出数字化“药方”。
此次活动上,三大运营商发起助力工赋上海联合行动倡议,进一步焕发上海3+6产业体系发展势能。电信将通过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帮助企业打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助力企业打造数字化工厂;移动将积极融合中小企业数字生态服务圈,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起、有保障”的一站式优质服务;联通联合开发的上海工业互联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工赋智联平台”将最大特点是提供“菜单式”供需对接平台服务,降低企业客户获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门槛和难度。
“链式反应”裂变升级以标杆助推全产业链转型
原子弹威力巨大,关键在于“链式反应”,“工赋链主”是上海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选树的示范标杆企业,“链式发展”裂变式助推带动,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助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上海正在培育“工赋链主”,助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平台孵化和行业赋能,按照“一链一平台”、“一链一标准”、“一链多工厂”、“一链多场景”、“一链多服务”的目标,聚焦首批十大“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平均带动上下游30-40家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变“要我转”为“我要转”。
首批“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名单已在去年7月出炉,10家企业榜上有名。本次大会一批“工赋链主”举办了建圈强链结对仪式,未来将加强电力行业产业链、船舶行业供应链、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后续上海将培育孵化更多的“链主”企业,发挥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作用,以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协同。
已培养30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构成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中,“平台”是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工赋上海”三年行动已于去年顺利收官,上海已培育形成30多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赋能行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稳链固链补链、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园区”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上海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产业园区,加快“平台+园区”融合创新。包括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园区“一园一(多)平台”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12+X”专题活动,加快政策、网络、标识、平台、安全、资源、应用进园区等。
会上5项融合创新“平台+园区”正式结对,首批支持上海化工区、东方美谷、大飞机产业园、上海湾区高新区、青浦工业园区等聚焦新模式开展先行先试。
头图为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