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五一到来,上海也宣布即将举办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和6大主题消费季活动。那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消费力也是数一数二的。目前,上海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1年7月,上海成为国内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的城市之一。
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呢?我们来看先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凭借其在区位、交通、市场、科技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全球优势发展成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发展路径上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国际品牌的国内集聚地,也是本土企业研发、设计和制造全球高质量品牌产品的基地。
从消费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按经济发展规律,该阶段消费的增长会超过投资的增长,尤其是消费增长中服务消费的增长愈发重要,而消费的能级也成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
从中心城市角度来看,服务消费具有不可储藏和不可贸易的特性,所以服务消费特别依赖于人口密度和人流量。而诸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人口密度、人流量等方面具备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因此大城市具备发展为消费中心城市的潜力。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许多人仅仅看到消费本身的直接效应,甚至比较狭隘地理解为商贸或者只是为了消费。但其实,世界上的大城市往往通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特别是提升本地服务消费的质量和多样性,来提高大城市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又成为其吸引国内外人才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那从普通市民角度来感受,上海目前距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哪些差距呢?
有人认为出,上海消费的畅快感依然需要提升。首先,商圈智慧化、便利化硬件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相当一部分商业体存在停车难、打车难以及交通系统复杂、休闲区域少等问题;特色商业街模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商业设施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开发与分布不均衡并存。
其次,在上海购买国际品牌的完整性和价格优势不明显。一些中华老字号、上海老字号、中高端本土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够。第三,文旅等行业外语综合服务能力要提高。比如最简单的语言服务,商圈的英文翻译,售货员的外语能力,酒店的英文服务能力等等。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