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保委汽车办:上半年受理汽车保险服务投诉178件,较去年同期上升49.58%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陆燕婷 发布时间:2023-08-10 17:01

摘要: 上半年上海受理汽车保险服务投诉178件


8月10日,上海市消保委汽车办梳理了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保险服务相关投诉。据披露2023年上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市消保委共受理汽车保险服务投诉178件,较去年同期的119件,上升49.58%。


市消保委汽车办指出,汽车保险服务投诉主要涉及两种企业类别,一是交强险、商业险等常规车险的承保公司,二是涉及车辆三包延保服务的汽车销售商及承保服务商。其中,涉及常规车险承保的投诉125件,占70.22%;涉及延保服务的投诉53件,占29.78%,延保服务销售企业均为汽车销售商。


投诉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涉及保险产品及理赔的相关投诉、涉及保险附加增值服务的相关投诉、涉及延保服务的相关投诉。


其中,关于保险产品及理赔的投诉中,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了,一是“打闷包”销售,保险公司擅自增加与车险无关的险种,如出行险、健康险,在支付车险时被打闷包支付。二是“打太极”定损,特别是送修修理厂的车辆,保险公司与修理厂在维修方案及定损金额上容易出现较大分歧,造成消费者用车不便和理赔时限延长等问题。三是锁单销售退保难,消费者反映被保险公司锁单致使无法自主选择投保,退保时间过长、折现返还附加服务等。


市消保委汽车办表示目前,电话销售仍是车险销售主要渠道,企业应当在销售时明确告知所提供保险险种、保险范围、退保条款等重要要约信息。《消法》中明确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企业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包销售与车险无关险种,应当规范业务员口头承诺行为,并落实履行相关承诺。


涉及保险附加增值服务的相关投诉中发现部分问题:一是服务未按约定履行,特别是购物卡、积分、服务券等代金产品发放或兑现时限过期,其中,还涉及因保养服务无法预约要求兑换机油实物的纠纷。二是增值服务质量堪忧,如道路救援服务中的拖车、换胎服务损伤车辆,保养机油与车型不匹配等。三是增值服务在第三方平台使用兑换时问题频出,如无法绑定券票、服务商变更、平台间跳转频繁等,部分平台涉嫌过度授权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相关个人信息处理逻辑不透明、处理依据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市消保委汽车办指出企业在宣传增值服务时应如实告知服务方性质类别等信息,如提供补漆、保养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资质信息,不得误导消费者。在后期票券发放和使用时,推荐使用一键式链接确定,减少跳转第三方服务平台次数,确保合理收集消费者信息。对于相关增值服务的使用细则和注意事项,应在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此外,相关延保服务投诉主要涉及问题为未明确告知延保计算时限、延保服务承保主体、延保服务要求及退保约定等。市消保委汽车专业办指出,消费者在选择延保产品服务时,应仔细核对延保合同中的承保服务商、延保要求细则、退保约定等关键信息,不能盲目相信企业的口头宣传。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保险业实施车险保单延期举措,...

增值服务名目繁多却名不副实,车险...

商业车险单均保费3476元,同比...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