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的人|望闻问切,精细呵护进博会“心脏”!华电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50名职工日夜坚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11-06 17:20

摘要: 距展馆咫尺之遥,为精彩奉献自我——这成为了他们的岗位宣言。


正如心脏的跳动,能为人身带来持续不断的能量;一场精彩的进博会,也离不开高品质、无间断的能源供给。


能源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距离主场馆不到200米的一处白色建筑之内。这里,就是整个进博会的“能源之心”——华电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


为了服务保障好这颗澎湃的“心脏”,能源站50名职工日夜坚守岗位,精细呵护设备。距展馆咫尺之遥,为精彩奉献自我——这成为了他们的岗位宣言。


及时冷暖转换提供舒适观展


6日一早,能源站运行维护部主任孙傲就忙着发布紧急指令。因为冷空气来袭,申城今日气温暴跌近10℃,展馆内的空调必须切换至“供热”模式。


“老天的脾气还真是捉摸不定。”孙傲笑着说道。根据前十年的气象资料,能源站本来预计11月的气温会有所偏低,此前对进博会区域内进行了管网升温循环,全馆暖通系统都已经通过了检测。


没想到的是,11月3日起,异常的“大回暖”让一切调试工作回到了原点。由于上海气温连续升高,管网必须切换回“制冷”模式。为此,在11月4日10时,所有管网温度全部降至15℃,完成了供冷准备。


没想到的是,仅隔了一天多,“制冷”又得重新切回“供热”。


“我们的冷热切换,可不像家里的空调,控制器上按几下就行了,整个从供冷到供热模式切换,需要调整一万多吨的冷煤水。”孙傲表示,这代表着一整个复杂系统的变化。


图为工作人员在巡视设备。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


据了解,华电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能源站是唯一为进博会区域提供能源供给的站点,建有6台燃气内燃发电机组,采用一拖一方式相应装设6台溴化锂机组。所有这些设备,牵一发而动全身。


“好在,我们早已做好了相关应急预案,并事先做过多次演练。”孙傲表示,虽然任务紧、责任重,但是能源站随时应对进博会场馆的需求,为参展观展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望闻问切呵护机组设备


为了做好保障服务,能源站内每隔两小时就要巡查一次,一天共12班,可谓24小时不间断。


“在设备房内巡查,就仿佛医生给病人做诊断,望闻问切不可少。”运行维护部副主任颜利如此说道。


和颜利一起开展巡查的员工连航,向记者展示了巡查时的装备:一把测温枪、一台测震仪和一根看似并不起眼的金属棒。


测温枪是用来测量设备是否“体温”升高;测震仪是用来测量设备震动是否超标,这根金属棒有啥用?


图为工作人员在使用“听针”。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


连航告诉记者,这就是“听针”,巡查运检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机等转动设备进行巡回检查,而“听针”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把一端搭在设备上,另一端放在耳边,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正常与否,提高检修效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贡献精彩就是最大光荣


自10月底开始,50名职工就在能源站内进行封闭式管理。尽管他们距离进博会最近距离不过200米,但职责所在,他们从未真正“逛”过展会。


能源站工会主席季昌隆是站里的“老人”,自第一届进博会就参与保障,迄今已有6年。6年来,你要是问老季有啥好吃好看好玩的展品,他完全说不上来;但问到馆内外的能源供给,老季能和你滔滔不绝。


“这是我们的岗位,我们就得站好每一班岗。”季昌隆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在南广场拍一张照片,“那就算是我的进博会记忆了。”


不过,老季告诉记者,每当暮夜之时,从能源站的窗户远眺,对面就是绚烂的展馆,“那时,我的心里就会有一丝激动。或许我们默默无闻,但能够为进博会贡献一份精彩,就是一线职工的最大光荣。”


头图为能源站职工正在检查设备状态。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


摄 影:朱擎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老宾新客|又一批进博会“新朋友”...

迎接第六届进博会|展示近百道美食...

上海将布局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