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股绿色的“风”,在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中吹起。绿色低碳成为了不少企业参展的关键词,不少展品中凸显出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生产理念,科技含量也非常之高。通过越来越少的碳排,实现效率越来越高的生产和管理。“此消彼长”之间,无疑隐藏着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秸秆甘蔗渣也能炼铁
日晒盐晶体、锆英砂、贾达尔石……在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的展台上,这些看似普通的矿产,却成为了一个个展品呈现在在观众面前。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石道成表示,中国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推动世界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因此,在此次进博会上,力拓也带来了推进自身低碳转型和助力行业价值链脱碳的最新实践和前沿应用。
图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
“BioIron力拓生物质炼铁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焦煤是钢铁冶炼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但会带来二氧化碳的巨大排放。而使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例如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大麦秸秆、甘蔗渣等作为还原剂,利用微波能来进行加热,就能将铁矿转换成金属铁。该技术则可能实现净负排放,对价值链低碳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此前披露的消息,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小型试验工厂中得以验证,目前正在计划在更大规模的工厂进行评估。
楼宇节能盒给出“最优解”
一栋60层的商务楼,空调温度需控制在26℃,请问位于地下的空调机组,应该如何实现最佳搭配?
回答好这道“数学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建筑领域减碳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建筑业终端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建筑面积的19%,其能耗占比却高达38%。其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占比大于45%,在医院、酒店、商业建筑等不同种类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部分能耗占比甚至更高。对于很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而言,暖通空调的操纵大多只会“按部就班”,丝毫不考虑节能增效。
图为“楼宇节能盒”。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
而今年的展会中,施耐德电气就带来了一款“楼宇节能盒”,别看这个展品体积并不大,但却通过数字孪生建模和仿真调试获取系统特征,实时调整暖风系统模型精度,提前预测系统能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这种AI技术给出的“最优解”,无疑可以助力建筑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据悉,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已经运用了该技术,原空调能耗占比46%,通过“楼宇节能盒”实时、持续的优化,预测可实现开空调能耗占比降至36%。
可持续航空燃料减少排放
据IPCC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航空领域产生约10.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整体排放的1.8%。国际民航组织测算,如果航空业不做出额外减排努力,那么国际航空将产生的累积碳排放约占总数的 7.0%,如果努力减排,将可以减少到 3.1%-5.6%。
图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
此次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就带来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适用于包括地沟油、藻油、废弃脂肪、非食用植物油、乙醇以及电子甲醇等在内的各类广泛的可再生原料,由此制成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能够直接替代传统燃料,不需要改变飞机技术或燃料基础设施。例如,与石油基燃料相比,霍尼韦尔Ecofining?技术所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最多可以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其燃料效能相比传统燃料具有明显的优势。
头图为展示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展台。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