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由商务部指导,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共同支持,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口岸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口岸智慧化经贸合作大会在上海举行。
近年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正在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劲动力。上海口岸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口岸城市,口岸功能完备、开放体系完善、数字化水平领先,走在全国口岸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前列。
2023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总额达10.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城市首位。
本次大会以“智链全球,智慧创新”为主题,在全球贸易不断发展和口岸间经贸合作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聚焦口岸间经贸合作与共建智慧口岸服务生态,展示上海智慧口岸建设成果,推动航贸数字化服务商生态培育,促进口岸经贸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在全球经贸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据了解,大会发布了一批上海智慧口岸建设案例,并启动了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服务季。同时,大会上还举行了“国际贸易单证交换枢纽”以及“沪皖口岸合作共建备忘录”签约。届时,沪皖两地将从重点产业链整体通关、港口融合发展、航空领域合作、“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口岸管理协作五个方面开展合作,着力深化推动沪皖口岸合作,实现高水平联动。
另外,新一代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暨“航贸数链”也在当天启动上线。据悉,上海市正在围绕航贸领域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应用——TradeChain(航贸数链),依托上海浦江数链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上海浦江数链的行业辅链,打造面向航运贸易领域的区块链应用。目前,航贸数链正在探索跨境电子发票、跨境商品溯源、电子提单等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促进航运贸易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在大会座谈会上,国家口岸办副主任王可强调,上海要发挥牵头作用,进一步创新长三角口岸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口岸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提升口岸数字化、绿色化、智慧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推进创新智慧口岸建设,赋能贸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合作发挥引领作用。
头图为大会现场。叶赟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