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发布引发教育界思考,AI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4-02-29 18:19

摘要: 龙年伊始,文生视频工具Sora一经问世便引发关注,许多人再次被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潜力所震撼。

龙年伊始,文生视频工具Sora一经问世便引发关注,许多人再次被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潜力所震撼。职场人都在讨论什么岗位会被AI替代,留下来的工作机会还有哪些;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则在焦虑,在全新的时代下需要怎样的教育逻辑,才能在机器智能面前发挥人类价值?


Sora发展出了人类的哪些能力?


首先,先来看看什么是Sora。简而言之,这是OpenAI继去年“自动生成文本”模型ChatGPT之后,最新发布的“自动文本生成视频”的工具。Sora生成的视频效果有多好呢?虽然记者并未测试,但根据Sora所生成的多个视频看,人眼几乎难以辨别这是由机器生成。虽然有些错误,但公众看到的是预览版,难以深入全面了解该模型的优缺点。


那么,Sora为何让全球顶尖科学家们都感到惊叹?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其背后创世的技术突破,但更重要的是,这一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发展出了对世界的理解,这是一种新的高度。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创造视频的方式,实现物理世界的模拟,甚至是对真实世界进行建模、反复验证、生成与不断学习。


360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认为,这种生成逻辑更接近“思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Sora只是开始,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一文中也提到,无论ChatGPT还是Sora,都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


从感和应,到知和觉,是人类学习进化的全部奥秘。倪闽景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首先,重新定义知识,从知识到知与识,将传统学习中作为名词的知识,转变为动词。教育只有转向到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现象,自己组织信息,形成自己的知与识,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


其次,重新定义学习,从工具到本能需要。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要弱化把“学习”工具化的教育理念,而是回归本能需要,将“学习”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


第三,重新定义创造,从创造东西到创造体验。如今,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拥有了创造的能力,通过科学的深度工具化,人类的价值将在第三次创造方面大放异彩,创造体验将成为重点。这需要教育当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使人的工具化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而构建人自身创造和发现的机会。


综上所述,当下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学生形成,如笛卡尔所言的“对人类思想字母表”进行创新组合的能力,为人类进步产生增量知识,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


与“智能体”共事将成未来


《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到,在人类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科学革命”。而现在,我们正处在“科学时代”,生物开始越来越由智能设计形塑,而非自然选择。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对教育的影响,最核心的本质,是对人类自我与群体价值的重塑。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确实正在取代我们的工作,并且在绝大多数行业与领域,它将超越行业固有的中上水平。但无论如何,人类始终是人工智能的“总开关”。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认为,未来将是人与AI共同进化的时代。人类和Sora、ChatGPT等人造物将如影随形、协作共进、相得益彰。但是不论怎样,人类始终是人工智能高度、广度和深度的总开关和决定者,也是人和人造物的协调者。


不少学者直言,一个不和人工智能并肩合作的人,将失去绝大多数体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机会。未来是人机协作的时代,我们将与这些智能体共事,它们可能成为我们的同事、竞争者、上司或下属。正因如此,善于提出问题、设计场景和利用工具,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从信息化时代迈向数智化时代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的能力。


更进一步的思考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方跃提出,“人机共事”发展道路上,政府、公司和社会应共同承担起责任来应对。他认为,面对技术的变革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勇敢采取行动并从战略上提高弹性,而不是采取过度的临时措施。与此同时,实践创造差异。要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企业应将其视为人类潜力的共同开发者和提升者,构建相应的组织文化。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ABB宣布将人工智能嵌入全线业务...

Sora有多少“王炸”能力,多久...

解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