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假日经济持续向好,但也呼唤多元化创新路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卫朋 发布时间:2024-05-05 14:43

摘要: 作为一座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乏创新力与创造力。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上海各大商圈人潮涌动,各大景区游人如织,文旅消费、夜间经济、新零售业态均呈现出勃勃生机。但在假日经济持续向好、繁荣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假日经济的产品和服务结构相对集中,亟需注入新的内涵与形式,以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仅仅是五一假期前三天,上海文旅订单量(含景区、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超76%,外滩、东方明珠、迪士尼、海昌海洋公园等代表性景点客流量较大,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等热门商圈人气颇旺。


但也应该看到的是,当前的假日经济依然以传统消费模式为主,如旅游景点观光、购物消费等,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消费者体验单一、文创产品极度相似等问题。面对五一小长假所带来的经济活力,上海应当抓住契机,立足长远,通过创新驱动与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爆红变长红,让流量转化为质量,探讨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增长。


笔者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今年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上海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推动智慧旅游、智能零售等新兴消费模式的普及,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创造全新的消费场景与体验。


其次,上海应当充分挖掘海派文化精髓,融合国际时尚元素,避免游客只认识“武康路”的打卡拍照式旅游。上海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和新近崛起的时尚潮流地标,扩大更多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丰富此类地标的文化内涵,与城市微更新紧密结合,让大家有更多选择,更愿意选择,吸引国内外游客深度参与,激发文创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第三,细分市场开拓。根据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如针对亲子家庭的教育型旅游、面向年轻一代的潮流娱乐体验、服务于银发族的康养度假等,全方位覆盖各类消费群体。


此外,上海还可以发挥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整合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推动区域内联动合作,构建“大旅游圈”,实现从城市中心到郊县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使经济活力辐射范围更广。借助自贸区、进博会等平台,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和优质商品,同时输出本土优秀品牌走向世界,形成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提升上海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作为一座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乏创新力与创造力,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驱动下,假日经济不能局限于假日,而是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与体验。唯有如此,上海才能在全球城市竞争中持续保持经济活力,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朝着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动时评|假日经济持续向好,但也...

低空经济“飞”入万千百姓家还需多...

有总部型项目,也有战新产业项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