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百花齐放中,“对号入座”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5-02-09 18:57

摘要: 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956款。

个人养老金制度去年年底开始在全国铺开。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收益怎么判断?选存款还是基金类产品?不少居民面对市场上百花齐放的各类产品,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开户数达7000多万人


所谓“个人养老金”,就是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简单来说,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存一笔钱,以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额度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当年可以作为专项附加扣除来抵扣个人所得税,退休后则多了一个养老金来源。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同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上海、北京、广州等36个城市(地区)先行落地实施。


两年间,各地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实现稳步增长。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经达到了7279万人。


去年12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向全国推行。并明确在已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扩容后,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的权益指数基金共有85只,其中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A500指数、创业板指数等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ETF联接基金。


最大优势部分在节税端


在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它的最大作用,以及最省钱的地方在哪里。


简单而言,个人养老金就是通过节税和强制储蓄,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节税主要表现在缴费端,即个人每年可以通过缴存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金额来抵扣应交的税费。而强制储蓄解决养老问题则表现在领取端,即个人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相关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获得对应的投资收益,满足个人的养老需求。


举个例子,假设35岁市民李先生的年收入(减去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后的税前年收入)为10万元,按照年交12000元的标准缴纳个人养老金。


首先,来计算李先生在缴费端能省多少税。按照最近的法定退休年龄,李先生是63岁退休,而他的收入对应的税率是10%。若李先生每年都能按照12000元的标准缴纳个人养老金,那么李先生累计能省税(12000×10×28=33600)3.36万元,这些是他每年能省去的税费。


以个人养老储蓄产品为例,若李先生购买的是储蓄产品,以某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2.15%计算复利,不算最后一年的投资,28年总共可支取本金加利息为360904元。但假如李先生不存个人养老金账户,只存普通银行账户,那么同样的年数和缴纳方式下,以上述某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1.95%计算复利,28年后总共可支取本金加利息为357290元。


两种方式对比,个人养老金账户相比普通账户,存款利息多了3614元,再减去养老金账户提取养老金时3%的个人所得税,李先生最终到手的钱与普通存款账户相比相差不多。


因此整体来看,个人养老金对个人来说,最省钱、最具有优势的地方在于节税端,而并非最终的投资收益端。但是,个人养老金产品所产生的一定收益,同样也能增加退休后能领取的金额。


956款产品如何按需选购?


截至今年1月15日,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956款,其中储蓄产品466款,基金产品287款,保险产品177款,理财产品26款。


产品分为5大类,

优劣势各不相同


个人养老金可投资的产品包括养老基金、养老理财、特定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国债等五类。从产品特点来看,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特定储蓄产品:该产品类型包括定活两便、通知存款、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等,期限多为5年、10年、15年、20年,收益多集中在1.3%-2.2%之间。


商业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四类,在这些产品中有稳健性、保证最低利率的,也有具有进取型、拥有浮动收益的。


理财产品:该类型产品风险普遍不高,投资类型多以“固收+”产品为主,业绩比较基准平均约3.93%-4.77%。


基金产品该类产品通常设有锁定期或最短持有期限,以确保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并享受复利效应,但有一些个人养老金产品设计了最短持有期限,如1年、1年半、2年和3年。由于个人养老基金可以直接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所以投资风险偏大、收益弹性也较大。


国债:由国家信用支撑,最大的优点就是风险极低,但伴随着收益也相对不会太高。


图为部分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截图。


距离退休时间越近,

建议选择更稳健的产品


一位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前来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上班族中,较大比例都选择了养老储蓄产品,紧随其后的是国债、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等,最后才是选择购买基金的。


从此可以看出,追求稳定是大部分人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才是希望有适当的收益。


“一般来说,距离退休时间比较近的居民,建议选择更稳健的产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


当然,距离退休时间比较远的居民,尤其是那些具备一些理财投资经验的,可以适当选择更多的理财产品或基金。此外,还应注意相关产品对投资年龄的要求。


“国债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等没有信用风险,且到期时资产价值确定,适合偏好退休期间收入来源安全性高的投资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还介绍,在养老投资中有一个“债券阶梯策略”,以10万元为例,投资者可以将10万元等分成5份,第一个2万元投资一年后到期的储蓄或债券产品,第二个2万元投资两年后到期的产品,以此类推……


“通过上述策略安排投资,投资者可以在未来5年,每年都能获得安全稳定的现金流,国债等金融产品就适用这个投资策略。”阎志鹏说。


年金险产品扩容明显

适合追求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除了单纯的稳健派,如果有长期理财需求的居民,还可以考虑个人养老金年金险产品。


纵观目前所有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记者发现,其中保险产品的数量扩容最为明显,目前占比为18.5%。从产品类型来看,年金险是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主流产品,占比达到53%左右。


投保年金险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一次性或按期缴纳保险费,保险公司则会在投保人达到约定年龄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定期给付养老金,直到投保人去世或合同期满。这种“按年给付”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理财路径,确保在退休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以某养老年金保险产品为例,一位35岁的女性投保,每年支付12000元保费,20年后开始领取养老金。根据设定,她将可以在55岁时开始领取养老金,首年可领取8886元,之后每年按3%的比例递增,直到88岁共计领取512988元。


“年金险的特色在于其确定性与长期性。”一位业内人士进一步对记者介绍,根据投保人选择的养老年金领取方式以及与保险公司约定的保险期间,自约定领取年龄起领取养老年金,比如可约定为被保险人年满55(女)、60、65、70周岁后,可以持续领取至终身。若在此期间不幸身故,保险公司将一次性给付保证给付期间内未领取的保证养老年金。


不难看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保险,个人养老金年金险产品往往具有更长的保险期间,其年金给付的责任形态更加适合需要长期财务规划、追求长期稳定资金来源的居民们。


购买渠道


个人养老金的购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购买


个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等渠道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并选择购买相应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这些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


二、通过商业银行购买


个人也可以直接在六大国有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并购买相关产品。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供客户选择。


三、开户后,到保险公司购买


在已经开通账户后,个人也可以选择到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等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咨询,通过一次性缴纳或分期缴纳的方式购买养老金保险,到退休时获得相应的养老金收益。


最后要提醒的是,在选择个人养老金产品时,一是需要评估自身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时间框架;二是需要明确个人养老需求,包括:退休年龄与预期生活方式、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了解自己对退休后的资金需求(包括日常生活支出、医疗费用、旅游等);三是多渠道了解个人养老金产品,避免盲目选择;四是选择多样化投资组合,以分散投资风险。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多家银行已可...

取经|个人养老金产品扩容!谁适合...

多家银行和基金公司推出个人养老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