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羽绒服产品虚假宣传频发,消费者权益频遭侵害”“‘先享后付’隐患多,消费者需防范隐藏‘陷阱’”“金融消费乱象不止,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突出”“笔记本电脑投诉高发,质量与售后问题较为集中”“电信服务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权益屡遭侵害”“预付式消费纠纷多发,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等八大消费投诉热点引关注。
其中,如商家涨价“套取”补贴、使用国补后不给予价保、商家原因导致消费者国补资格丧失等部分商家和平台的不当行为背离了国家补贴政策初衷。
中消协建议,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补贴政策细则,细化国补商品的价格计算规则,防止商家虚高定价或通过涨价等方式套补侵害消费者利益。监管部门可重点加强对补贴商品价格的检测,对参与国补商品的价格波动进行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异常涨价行为。平台应当建立完善售后保障机制,明确国补价保政策。同时,建立补贴名额恢复机制,对于未实际完成交易的订单,应当自动返还消费者补贴名额。让补贴真正惠及消费者,有效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据悉,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886件,比上年增长32.62%,解决1211284件,投诉解决率68.75%,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8亿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6173件,加倍赔偿金额152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70万人次。
根据投诉性质,售后服务问题占29.67%,合同问题占22.69%,质量问题占21.44%,虚假宣传问题占6.6%,安全问题占5.18%,价格问题占4.48%,假冒问题占2.14%,人格权益问题占1.01%,计量问题占0.84%,其他问题占5.95%。与2023年相比,安全、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投诉比重上升,售后服务、合同、价格问题投诉比重下降。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867301件,占总投诉量的49.23%,与2023年相比,比重下降3.80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743615件,占总投诉量的42.21%,比重下降2.90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150970件,占总投诉数量的8.56%。
根据2024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通讯类产品、鞋、日用杂品。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