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会议披露多项突破性进展,聚焦"频谱资源精准配置""AI技术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安全护航"三大核心领域,释放出上海加速构建新型无线电治理体系的强烈信号。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正通过国家级频谱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球首个无人机数字机场网络、5G-A商用部署等创新举措,推动无线电管理从传统监管向智慧化、国际化转型。
会议现场展示的"民航无线电安全"AI联合创新工作室成果引发关注。该工作室由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与中国民航华东空管局联合成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民航无线电安全保障,探索提升民航无线电干扰排查效能的创新方法,为保障航空无线电安全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在民航VHF通信干扰识别、航空器GPS干扰研判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
“AI+无线电”是上海构建智能监管新范式的重要创新路径。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会上透露,目前正积极筹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无线电”专业论坛,办好首届全球“AI+无线电”挑战赛等。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将频谱资源管理与国家战略任务、上海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海无线电管理工作正紧扣重点领域,支撑保障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无线电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优先保障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的频谱需求。
以低空经济为例,针对无人机监管难题,上海率先建成全国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浦东城管部署的16个无人机数字机场,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可在15分钟内完成850平方公里区域的违建、夜间施工等违法行为巡查。数据显示,2024年1-3月,该系统已生成有效工单280个,处置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5倍。
在频谱资源保障方面,上海已为24-24.25GHz无人驾驶航空器避障雷达预留专用频段,并启动低空航线频谱监测试点。今年3月,上海成立 “低空无线电频谱安全专委会”,下设“低空电磁安全风险研究测试工作组”,专门负责重点区域低空电磁环境监测和无线电发射设备测试标准制定。该试点工作已在临港新片区开展,通过“AI+无线监管”技术实现对850平方公里空域的动态频谱监测,确保无人机飞行的通信安全。此举将支持美团、顺丰等企业在该范围开展物流无人机配送。
在频谱管理机制创新方面,上海首创无线电信用监管系统,将企业用频合规情况与信用等级挂钩。2024年对25家企业、2000余个台站开展检查,对信用良好企业优先保障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频段,惩戒违规企业12家。
本次会议传递出清晰信号:上海正以"技术创新+制度突破"为抓手,将无线电管理深度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全局,为全球超大城市无线电治理提供"上海方案"。
头图为会议现场,劳动报记者陈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