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9日,市经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到2027年构建“4321”金字塔式培育体系,即400家潜力瞪羚、300家瞪羚、200家潜力独角兽、100家独角兽,目标新增2家以上估值超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
据悉,这是上海首次以市级专项方案系统培育高成长企业,配套政策涵盖从算力补贴到上市辅导的全周期支持,其中企业研发算力费用最高可获4000万元补贴,软件企业核心团队能享3000万元奖励。
首次明确四类高成长企业定义
记者注意到,方案首次明确四类高成长企业定义标准:潜力瞪羚(初创期)、瞪羚(成长期)、潜力独角兽(壮大期)、独角兽(成熟期),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链条。培育挖掘将通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转化、高质量孵化器孵化、领军企业内部裂变、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创新创业大赛遴选、招商引资平台招引等多渠道推进。
方案明确,对初次入选的瞪羚、独角兽企业,上海将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200万元奖励。方案特别提出“免申即享”遴选机制,从优质中小企业中自动识别瞪羚企业。据统计,2023年起上海重点服务的独角兽(潜力)企业榜单从63家增至156家,总估值(市值)超1.3万亿元。
四阶段定制化服务破解成长瓶颈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核心诉求,上海构建“靶向治疗”式服务体系。
潜力瞪羚企业将获得早期资本支持,推动天使基金、创业基金、CVC投资等介入早期项目,配套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及首台套、首流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等政策支持。瞪羚企业可享受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红利,产业园区通过长期租赁、先租后售等方式提供物业空间,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可列入全市重大工程,由市级统筹解决能耗、土地、环境容量指标。
潜力独角兽企业的技术研发获得重点支持,可参与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同时纳入央国企合格供应商名录。独角兽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库,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等将设立并购基金提供直接投资支持,海外拓展可获专业机构名录服务。
创新资源与服务机制双重保障
创新要素供给方面,高成长企业租用上海调度算力开展大模型研发,最高支持合同金额的30%且不超过4000万元;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人才团队可获最高3000万元奖励。知识产权领域,对海外专利布局、专利产业化给予资金支持,企业专利申请可进入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通道。2024年底,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822件,同比增长10.3%。
与此同时,升级版“服务包”制度成为方案亮点。记者从会上获悉,四类企业全部纳入市区两级重点企业“服务包”范围,配备行业服务专员和属地服务专员,通过高成长企业创始人“下午茶”等活动搭建政企对话平台。“服务菜单3.0”整合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公共服务等多领域资源,涵盖300余项定制化服务。市、区联动开展“益企行”“创客中国”上海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等系列活动,强化资源对接与培育实效。
市经济信息化委表示,将通过市区协同考核机制推动政策落地,力争到2027年形成“潜力瞪羚-瞪羚-潜力独角兽-独角兽”的梯度跃迁格局,助力上海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保持领跑优势。
图为《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年)》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