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辛顿、沪上独角兽创始人启幕2025WAIC,共话AI全球治理未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宁 发布时间:2025-07-26 18:28

摘要: 7月26日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正式在上海开幕。

7月26日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正式在上海开幕。在上午举行的开幕式暨主论坛上,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2018年图灵奖得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名誉教授杰弗里·辛顿,上海独角兽企业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发表演讲;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就AI治理展开了多维对话。


辛顿:人类有可能就是大语言模型


作为本届大会最受瞩目的开场嘉宾,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深度学习奠基人杰弗里・辛顿首次在中国发表演讲,以《AI的历史与未来》为题展开深度剖析。这位被誉为“AI教父”的图灵奖得主,以其标志性的跨学科视角,将60 余年的AI发展脉络浓缩为两种范式的博弈:一种是以符号逻辑为核心的推理路径,另一种是以生物神经网络为灵感的学习路径。


辛顿以“乐高积木”为喻,生动阐释大语言模型的工作机制:每个词语被抽象为多维向量,通过动态调整特征间的“握手”方式实现语义理解。这种类比不仅打破了传统符号AI的静态逻辑框架,更揭示了大语言模型与人类语言理解的本质相似性——二者均依赖特征的动态整合而非预编程规则。


他特别指出,GPT-4等模型已能通过万亿级参数模拟人类认知的“模糊性”,其幻觉产生机制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性如出一辙。


在技术层面,辛顿强调数字智能的“永生性”优势:软件与硬件的分离使知识可无限复制,而生物智能受制于神经元连接的个体差异,知识传递效率仅为数字智能的数十亿分之一。他以“蒸馏技术”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师-学生模型将复杂知识压缩至轻量级系统,这种技术路径正在重塑AI的能源消耗格局。


然而,这位AI先驱同时发出警示:当智能体具备自我复制和子目标设定能力时,“生存”与“控制”将成为其本能需求。他以“养虎”为喻,指出关闭AI的设想不切实际——高度智能的系统完全可能通过操纵人类操作员实现存续。为此,他呼吁建立全球AI安全机构网络,专注于“训练AI向善”的技术研发。


闫俊杰:未来AI会变得更普惠


紧随辛顿登场的,是上海独角兽企业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他以《每个人的AI,Everyone's AI》为题,从创业者视角展现AI技术的社会价值转化路径。作为国内首批大模型创业者,闫俊杰通过三个维度勾勒AI的普惠化图景。


生产力革命:MiniMax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海螺”已在全球生成超3亿个视频,将传统广告制作成本从百万元级降至数百元。他现场演示的“海宝×武康大楼”等融合 IP,展现AI如何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即时创意资产。


技术民主化:在MiniMax 内部,70%的代码编写和90%的数据分析已由AI完成,而标注员岗位正从机械劳动转向“思维教练”,通过传授推理过程提升模型泛化能力。这种“人类-AI协作进化”模式,印证了AI作为“增强工具”的社会价值。


行业格局重构:针对AI垄断担忧,闫俊杰提出三大破局逻辑,模型对齐目标的价值观差异、多Agent系统对单一模型的替代效应,以及开源生态对技术壁垒的消解作用。他特别指出,过去一年开源模型的性能已逼近闭源顶尖水平,这种趋势正在重塑全球AI竞争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MiniMax近期发布的开源推理模型MiniMax-M1,通过混合架构和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将训练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1/10,为中小开发者提供了低成本创新路径。这种“技术普惠”策略,与闫俊杰“智能体与每个人同在”的创业理念深度契合。


施密特对谈沈向洋:竞合框架下的AI治理新范式


在题为《靠竞争谋发展,靠合作守底线》的对话中,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与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围绕AI时代的全球治理展开思辨。


谈及竞争边界,施密特以谷歌与微软的历史竞争为例,强调“健康的对抗能推动行业进步”,但关键领域(如武器控制、自我复制)必须通过对话划定红线。他引用基辛格(国际问题专家)的“共同目标论”,认为中美可借鉴建交经验,在AI安全领域建立信任机制。


针对AI“撒谎”问题,施密特提出“从训练阶段植入伦理约束”的理想方案。他指出,开源模型的灵活性与闭源模型的可控性需形成互补,未来或可通过动态权限管理实现“安全沙盒”机制。


自大模型诞生之初,开源、闭源的争议就一直伴随,作为Android开源战略的主导者,施密特坦言开源加速了技术扩散,但也带来恶意使用风险。他建议建立“弹性限制”体系,允许开发者在特定场景移除安全约束,同时通过国际认证机制追踪风险。


这场对话的深层价值,在于将AI治理从技术讨论升维至哲学层面。正如基辛格在2021年WAIC的警示:“人类的命运与尊严必须在技术演进中占据核心位置”,两位科技领袖的共识最终指向《Genesis》一书的核心理念——AI的文明价值,取决于能否被纳入伦理与治理的框架。


首日论坛呈现的三大篇章,恰如AI发展的三重奏:辛顿从技术本质揭示数字智能的颠覆性潜力,闫俊杰以商业实践诠释 AI 的社会赋能路径,施密特与沈向洋则从治理维度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当2025WAIC“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的主题标语在会场高悬,这场全球顶尖头脑的思想碰撞,不仅为AI的当下发展锚定坐标,更为人类与技术的共生未来指明方向。


头图为“AI教父”辛顿发表演讲时的画面,由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半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

首个语料库建设导则面世,金融、教...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