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有媒体从北京市“两会”上了解到,北京将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此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长久以来,婴幼儿的托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职场父母的一项难题。
近日,劳动报记者围绕职场父母的幼儿托育问题,联合申工社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网友希望能在公办机构或有政府参与的机构入托。
幼儿托管难倒职场父母
家人带娃占七成以上
“家里之前一直是双方父母轮流帮忙照顾孩子,春节前家里的阿姨要回老家,小孩幼托的事就提上了日程。”今年30岁的职工小赵,连日来为自己2岁孩子的托管问题犯愁。“现在疫情反复,阿姨回老家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家里老人年纪也大,麻烦他们我心里也愧疚。”更让小赵“绝望”的是,由于孩子是12月出生,距离孩子上幼儿园,自己仍要“煎熬”近两年时间。
与小赵同样陷入困境的职场父母,不在少数。北京“两会”上关于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的消息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不少职场父母纷纷“倒起了苦水”。围绕此年龄段子女的托育问题,本报联合申工社开展了一项调查,在3163名参与网络调查的受访者中,有74%的受访者选择由家人代为照顾幼儿,有11%选择辞职在家,选择幼托机构的占8%,另有6%受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去年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提到,目前我国约有4200万0-3岁的婴幼儿,其中1/3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托育供给和需求的缺口还很大。截至当年6月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托育机构备案系统中,已有4000多家机构通过了备案,目前还有1万多家正在积极申请。
名额紧张、费用高昂
幼托服务难满足需求
那么,市面上的婴幼儿托育机构是否真如网友反馈一样供不应求?连日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面上虽有幼托机构或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幼儿园,但因诸多原因仍难以满足大众需求。
2018年4月28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出炉了0-3岁幼儿托育的“1+2”文件(包括《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托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填补政策空白,构建起首个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并在黄浦、静安、徐汇、浦东、闵行等5区先行先试。其中提及,托育机构按照幼儿年龄编班,2-3岁幼儿生活的班级,每班不超过20人;2岁以下幼儿生活的班级,每班不超过15人。全日制和半日制托育机构不宜超出6个班,计时制托育机构不宜超出4个班。2-3岁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7∶1,18至24个月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5∶1,18个月以下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3∶1。
在“上海发布”的微信公众号,记者查询到最新的一批普惠性托育点名单,在离记者最近的一家普惠性托育点的教育收费公示中,该园的保育教育费(托班)收费为每月270元,但在记者致电后,该园招生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只针对幼儿园对口的社区提供幼托服务,记者所在小区并不在学区范围内,且名额也较为紧张,“一个班只有20名学生。”记者首先查询了自己居所周边的幼儿园,部分幼儿园直接回复,并不提供3岁以下的幼儿托育服务。几经查询发现,能提供此类服务的多为民办幼儿园或托育园,且价格差异较大。
在寻找托育服务的过程中,“费用”也是职场父母们绕不过的关键词:一位网友留言表示,自己先生所在的外企有一个亲子园,即使扣除工会补贴的3000元,每个月高达3900元的费用仍然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在记者咨询的几所托育园中,每月的价格从3000元至5000元不等,且部分托育园需另收餐费。记者也走访了一些商业性的幼儿早教培训机构,此类机构均无全日制托班,仅有部分提供半日托班,按照课时换算,其每月费用与不少全日制托育机构接近。
此外,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托育机构或托育点招生时间相对固定,多数为4月开始招生,7月或9月开学,仅有少数托育园可随时入园,且部分托育需要子女达到要求的年龄。“我其实是希望孩子两岁多能上一下托班,也可以衔接幼儿园。我这几天找了下,最早的也要7月入学,但我们的孩子9月就能上幼儿园了,上半年还是得咬牙坚持。” 一位正在为女儿寻找幼托服务的职工王先生告诉记者。
多数受访者期待
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拿起工作放不下你,放下工作养不活你。”“与老人的关系其实也很微妙”……诸多网友留言道出了带娃的种种艰辛。职场父母们有什么期望吗?
此次调查中,在未来期望方面,有1932名受访者期盼在公办机构或有政府参与的机构入托,占比61%,仍有36%的受访者选择在家里照顾子女,另有1%的受访者选择私立性质的托育机构。而面对是否愿意选择单位提供的托育服务这一问题,有2890人选择了愿意,占比91%,仅有6%选择了不愿意。不少网友也在评论区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情形,点赞最高的评论也提到,“自己小时候就是托在父母单位的托儿所,只是那时候是国企,现在民企多,不是每家单位都有能力开托儿所了,能不能以社区为单位,来办幼托呢?”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发展。杨文庄提到,下一步工作将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并提出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提供托育服务等举措。
近年来,上海在这方面的实践举措频频:在2020年的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中,“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名列其中。两年来,2020年实际新增53个,2021年新增56个。目前,从“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平台”可以查到,目前全市有95家非营利性托育机构,1家免费福利性托育机构及247家营利性托育机构。
去年年底,《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增了一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提供托育服务。就在几天前,上海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上海市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方案》还提出,持续拓展普惠性托育资源,积极推进幼儿园开设托班。
“如果找不到幼儿园或公立的脱育机构的话,可能还是会考虑放到全日制托育园。”小赵算了一笔账,请阿姨帮忙,一个月5000元左右,托育园一个月3600-4800元不等,差距不大,还能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似乎“贵就贵点,狠狠心就决定了吧。”说完没不久,小赵又仿佛自问自答:“就是不知道餐食、课程质量好不好?老师负责吗?”刚刚解决一个烦恼,她又有了新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