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们在上海彰显铁军精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建八局上海公司 发布时间:2022-05-01 11:51

摘要: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涌现出一批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优秀干部职工,彰显了“令行禁止 使命必达”的铁军精神。

指挥永远在线


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元(左二)


“早一天投入使用,上海就能早一点解封,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挑战极限!”3月12日,自接到第一个应急工程建设任务以来,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元就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强有力的号召。


从徐汇龙耀路到龙吴路,从临港到国展中心,从浦东唐镇到崇明岛,48天昼攻夜战,项目在哪里,指挥部就驻扎在哪里。在王文元和张正洪的带领下,上海公司党委及全体领导班子坚守一线,疫情不退他们不退,“流动的指挥部”时刻在线。


为了实现早建成、早救治,公司实行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模式,积极发挥全专业、全产业链协同作战优势,所有隔离设施建设均采取24小时昼夜施工。“必须确保所有建设者的生命安全!”这是王文元在现场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公司严格执行防疫措施,扎实做好后勤保障,以精细部署确保工程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元(左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正洪(右一)


在翻滚的尘土中,在长臂吊起的集装箱间,在泵车浇筑的轰鸣声里,他们与2156名员工、17271名工友守望相助、并肩作战,以近乎执拗的坚持,直面各种挑战,确保每个任务目标的实现。连续承建、参建26项应急工程,完成67万平方米、8438间隔离病房、46410张床位的援建任务。


夜已经深了,刚刚结束临港二期隔离点建设任务的他们,连夜奔赴崇明,开始了新的援建任务。


超常规的策划,超极限的坚持


上海公司总工程师张世阳(右一)


4月5日,张世阳接到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建设任务,这也是他自疫情爆发以来参与的第9个应急项目。在接到指令的同时,上海公司还有4个防疫工程在紧张建设中。


作为指挥长,张世阳快速建立了高效务实的现场管理体系。凌晨1点完成管理力量的集结,3点完成场馆基础条件排摸与原始图纸复核,6点完成初步设计施工方案并锁定采购资源......在他的协调指挥下,从设计到土建,安装,物资采购、运输等各专业通力配合,因地因时制宜优化方案,沉着应对静态管控带来的物流难题;为确保品质,加快进度,尽可能增加装配式作业,减少现场湿作业;科学组织,克服卫生通过区工艺复杂、集中卫浴区交叉作业频繁等重重困难,奋战4天4夜,完成了6000余个方舱床位的配套、医护人员休息区、卫生通过区、集中卫浴区等建设任务,助推上海目前最大的方舱医院顺利交付。


“每一个应急工程必须有超常规的策划,超极限的坚持,我们要时刻不忘展示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形象!”张世阳这样说。


只要我没倒下 ,就一直能做


上海公司设计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娟


谈到徐汇龙耀路隔离点的建设过程,陈娟回忆:“我们需要在72小时内完成改造,而留给设计的时间更是仅有几小时。”3月13日凌晨2点到5点的这三个小时,陈娟带领团队完成了初步的图纸和物资采购清单。“这三个小时很关键,确保了所有的机械设备和物资及时到场。”陈娟说。


应急工程建设需要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方案、细化图纸。谈及此,陈娟深有感触:“这涉及到通风、排水、室外工程等十几种专业。设计人员先保证自己全面了解施工工序,通过全员不断地复盘交底,验收前全面摸排,保障工程快速交付。”作为设计师,陈娟还尽可能地在隔离点内增添设置景观绿植和墙面装饰。“我们在房间内放置了瑜伽垫和图书,希望让患者和医务人员感受到满园的春色和周到的服务。”


40多天来,陈娟和团队绘制了约800张设计图,圆满完成14个应急设施的设计任务。期间,五岁的儿子给她打来电话:“妈妈,我在家里很乖,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等你回来!”始终乐观坚强的她瞬间“破防”了……


要把每一次任务都当作最后的冲锋


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王友明


4月15日晚,在浦东唐镇大家方舱医院建设现场,王友明正和同事们站在草丛里,一边用力地拉着电缆,同时大喊着指挥。从晚上7点到11点,他们这个“临时突击队”总共拉设了1400米长的电缆,为各栋建筑和室外排水设备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这位在年轻工程师眼里既是领导又是兄长的存在,如今已经连续转战了7个应急工程。他曾说:“要把每一次建设任务都当作最后的冲锋!”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担任总协调的王友明连续奋战,累到打电话时都忍不住困意,但他和团队仍然咬牙坚持、全力奋战,在4月8日早上6:30完成了缓冲区通电,提前两个小时完成建设目标。


在徐汇建设者之家项目,他连续5天4夜战斗,不间断协调物资、人员、机械、交通,在一线紧盯施工进度、质量,“关键时刻,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人手不够,我们一起顶上!”接电缆、搬物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项目要建成 ,我的工作是第一步



上海公司绿色产业发展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祝康瑞(左二)


“这个项目要建成,我的工作是第一步。”从3月12日起,祝康瑞和他的“集装箱兵团”已经连续奔走完成了14个应急设施的建设。在封控环境下,物资供应、材料运输、人员协调都是难题,最多的时候祝康瑞一天接打了300多个电话。“集装箱不进场,其他专业无法进入。集装箱吊装在工期上也是占一个大头,如果我们晚了,后面再怎么优化工序,也抢不出来。”


一家供应商没货了就换一家,一直换,一直问,直到确定厂家为止;路不通就绕路,只要能到,不管绕多远多麻烦都要保证送达。外地材料因为路途遥远变数多,他就协调同事帮忙押车,直到进入上海境内才放心。祝康瑞以身作则、紧密部署,忙起来一天就睡一两个小时,喉咙哑了,嘴角起泡,身体极度疲惫,依然坚持奋战在最前线。因为按时交付,就意味着建设的防疫设施能够更快地投入使用,这场战“疫”就多了一份胜利的希望。


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畏艰险。他用行动诠释出党员肩上有责、心中有民的使命感。


不打硬仗就不知道极限在哪里


上海公司第二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任培文(右)


3月24日,正值徐汇区建设者之家项目主干道浇筑混凝土的攻坚时刻。此时,任培文已经带领团队持续鏖战了8个昼夜。


连日来的暴雨,无疑是给现场高强度的施工又增加了难度,凌晨两点,又是大雨倾盆。“后半夜是最难熬的,连轴转大家都累了,容易犯困。再加上下雨降温,这是最考验凝聚力和意志力的时候,我必须和大家站在一起。”一件雨衣、一双雨靴、一部对讲机,任培文奔走在施工现场,直到天空破晓。他说,“每一战都是硬仗,不打硬仗根本不知道极限在哪里。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做到了,这就是八局铁军!”


从接到第一个防疫设施的建设任务,到4月20日徐汇武宣路方舱医院建设完成,不到40天的时间,任培文已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徐汇、青浦、静安、浦东的9个应急项目建设,工作中他带头冲锋的劲头也深刻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八局人就是要担使命,保安康


上海公司装饰与清水混凝土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方涛(中)


“八局人就是要担使命,保安康!”3月12日凌晨,方涛接到援建通知的紧急电话。他第一时间牵头成立分公司应急指挥小组,深入现场一线,迎难而上,投身于援建黄浦区应急工程的工作之中。在他的带领下,分公司团队屡创新速度:4个小时初版设计图纸出炉、42小时交付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方舱医院、72小时交付中国船舶馆方舱医院。


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方舱医院建设完成后,根据要求,需增设多个卫生间并进行优化改造。期间方涛考虑已有患者入住,为减少部分同事的顾虑,他主动带队维保,动手参与现场放线,高质量完成了优化改造任务,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截至目前,方涛累计率队完成徐汇龙耀路隔离点、徐汇区建设者之家、黄浦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中国船舶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浦东唐镇大家方舱等6个项目建设,历时40余天,始终战斗在前线。每当回忆,他总会提起:“坚持走下去,天会亮的!”


越是艰巨  越要用心做好每个细节


上海公司第一分公司总工程师聂金阁(左)


“十分钟,我来定”。4月5日下午17点,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现场,现场放线和图纸规划出现偏差,但施工不能等。


聂金阁第一时间会同设计组的同事开始讨论,在排除了数条方案之后,最终选择在满足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将集装箱位置整体平移,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我们负责缓冲区域的建设,也是保障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要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完成任务。” 聂金阁说道。


作为多个防疫设施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聂金阁需要不断地和各方单位沟通,根据实际进行图纸深化修改,以满足建设和使用要求。“我们也不知道改了多少版方案,只知道一直在改。”


截至目前,他先后转战了4处应急设施,累积设计床位1201张,改造面积超12000平方米。他对大家说:“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用心做好每个细节,确保我们的项目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援建好比长征,我要战斗到最后


上海公司安装分公司施工管理部业务主办张兴哲


一个多月的抗疫“长征”之旅中,张兴哲这个97年的小伙子总是冲在最前面,各个岗位都有他的身影,“自己一个人在家隔离有点孤单,想帮大家做点事。”当被问起主动参加援建任务的原因,张兴哲笑着说。


即使处于不同岗位,“哪里缺人就往哪里上”的张兴哲总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在现场施工组,他彻夜保障通水通电完成,认真排查问题减少维保负担;在后勤保障组,他频繁奔走于现场的各个角落,随时响应需求,主动补位,为大家发放餐食;在物资组,他“镇守”物资仓库,及时备好现场缺的材料工具。


徐汇龙耀路隔离点交付的前一晚,张兴哲在最后一次调试中发现因楼内墙体废弃多年,结构上的多处裂痕导致防水失效,张兴哲连夜和工友们坚守现场修复,保证了第二天交付验收完成。


“疫情是一场战斗,援建好比长征,我要陪大家战斗到最后。”张兴哲说完,又投入到了新的任务当中。


“四叶草”中的坚守


上海公司第四分公司黄浦802项目责任工程师纪彪(左三)


纪彪是上海国展中心7.1与8.1场馆维保“青年飞虎突击队”的成员之一。4月17日,在接到舱内急需新增病床150张的紧急任务后,他和5名维保人员火速进舱,两天内工作24小时,完成了全部套床位安装以及床头柜、台灯、配套线路摆放。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直言:“完成工作时累的双腿发抖。”


除了处理各种紧急任务外,他每天还要对16个护士台、288间淋浴间、680间卫生间、128台污水提升器和68处水槽进行点检和不定时巡查。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进舱三、四次,平均每次都在三、四个小时以上,每次进舱前都要穿两层防护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次光是穿上都有难度,工作几个小时后便浑身都湿透了。为了能在舱内多工作一段时间,他每次进舱前都尽量少吃饭、少喝水,也尽可能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时间。


“顾不上跟家里多说,为了能早日战胜疫情,咬咬牙也就上了!”谈及两个月未见的家人,纪彪的话语中难掩思念。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粽叶飘香进工地,居民、工友欢聚一...

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

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战疫不止,出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