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2年,中国第一盏灯在黄浦江畔点亮,140余年来,上海电网历经的一次次更新迭代,离不开电力规划人员的辛勤付出,国网上海经研院党员黄阮明就是万家灯火守护者中的一员。参加工作22年来,他一直在电力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日前,2022年度“上海工匠”评选中传来喜讯,黄阮明从1214名角逐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上海工匠”荣誉称号。
攻坚克难,他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守护者
工作以来,黄阮明参与过全国首座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示范站、全国首座500kV地下变电站、上海首座±8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等诸多“第一个”工程建设。2022年夏天,极热天气造成长江中上游持续干旱、水电出力受限,叠加经济复苏带来的用电高峰,上海用电负荷一次次突破新高,黄阮明临危受命,一方面加大区外电力临时采购协调,解决高峰用电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加班加点开展引入市外电源的规划论证,及时响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指令,第一时间解决城市运行的能源保障问题,高标准提交论证成果,保障上海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精益求精,他是推动电网发展的先行者
“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黄阮明负责上海电网规划编制工作,电网规划需要连续的计算、调整、再计算,上海成百上千的变电站和线路就这样一点一滴地都记在了脑子里,同事亲切的称他为“百站通”。2020年,黄阮明主持开发了“电网规划仿真智能软件”“新能源并网风险预警软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电网规划与运行安全性,实现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网仿真计算,累计节省人力和运行成本2千万元。在上海500kV主网“双改四”工程研究中,黄阮明凭借多年规划经验和仿真结果,详细计算、对比了不同规划方案在各种故障方式下的安全稳定性,给出了相关电源和输变电工程建设时序的最优化方案,减少非必要投资5亿元。
先试先行,他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实践者
海上风电是上海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黄阮明作为IEEE PES 海上风电并网技术分委会常务理事、IEC SC8A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持续开展《海上风力发电场可靠性评价规程》等国标、行标的编制和评审。牵头组建海上风电“产学研用”科技攻关团队,以第一完成人研究的海上风电开发规划和接入方案设计成果累计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高级别奖项4项,降低工程建设成本30%,有效克服了上海海上风电开发面临的海况复杂、选址选线等困难。
责任在肩,他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老党员
白天服务社区居民、晚上反复打磨申报材料至凌晨成了那段特殊时期的常态。2022年4月,虽然正值国网公司重要科技成果奖项申报材料递交的关键期限,黄阮明仍第一时间响应党员“双报到”的号召成为“疫”线志愿者,每天身穿大白服为社区群众服务6个小时以上,那段时期正是黄阮明入党23年来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的一个缩影。他作为全国第一支行业级共产党员服务队——电力行业可靠性(萤辉)共产党员服务队骨干成员,经常赴山东、海南等省外革命老区开展电网安全生产对口支援服务工作。他作为所在经研院规划党支部的纪检委员,多年来以实际行动诠释敢于担当的政治本色、干事干净的处事准则、深细严实的工作作风,为支部党员树立了严以自律、克己奉公的榜样。
创新引领,他是弘扬“三个精神”的领路人
2019年,经研院以黄阮明为带头人成立职工创新成长工作室,建设校企合作重要实践基地,培养追求卓越的技能人才。身兼工作室带头人、新员工带教师父、上海交大硕士生企业导师多重角色的黄阮明常说:“平凡工作的一丝不苟,是本分;专业技术的精益求精,是追求;工匠精神的接力传承,是使命。”工作室成立以来,1人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安康杯”上海赛区优秀个人、1人荣获国网公司优秀团员、2人荣获上海 “电力工匠”,多次获得“振兴杯”等职业技能比赛优胜奖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120余篇,有效营造师傅专心致志“传、帮、带”,徒弟积极专注“比、学、超”的氛围。
近年来,国网上海经研院工会将职工创新创效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满足职工提高技能水平、专业能力的需求,用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成果凝聚队伍的正能量。一是积极承办上海电网“双碳”行动劳动竞赛,参加华东电网“中短期供需形势分析”专项劳动竞赛,举办“构建未来上海‘元宇宙电网’”硕博论坛,开展“稳投资、提管理、增质效”评审专项劳动竞赛,积累了一系列竞赛承办经验、参赛优胜经验;二是依托职工创新成长工作室、廉政文化角、职工书屋等创新、教育、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持续为职工搭建交流发展、素质提升平台,形成了一批具有“劲雁”特色的职工创新成果;三是积极培养创争各层级劳模工匠,以“三个精神”为引领,全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涌现了一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先进典型,为上海电网高质量发展持续输出智慧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