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能】搏击新赛道,锻造大工匠!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股份深入开展技术比武探索技能人才选育新体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23-09-18 09:56

摘要: 近年来,申能股份推进“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赛道越走越宽、越来越新。

近日,首届上海电力行业运行值班员竞赛传来捷报: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股份运行值班员团队取得不俗的战绩,其中,申能吴二发电、申能外三发电分别斩获团队二等奖和三等奖,申能外三发电张绩烨等四人获个人二等奖等奖项。


“得益于公司常态化的师徒带教、专业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让我们在实战和实训中茁壮成长。”个人三等奖获得者、申能吴二发电选手王志鉴深有体会道。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上海电力行业运行值班员竞赛中,申能股份旗下吴二发电战队获得团队二等奖。


申能股份系统2023年电气专业技术比武理论考试现场。


申能股份系统2022年热控专业技术比武现场。


百炼成钢,琢玉成器,选手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深厚的理论储备和身经百战的实操训练。就在不久前,他们刚结束申能股份2023电气专业技术比武“打靶归来”,这场比赛难度和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市级大赛。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电气专业技术比武是申能股份继2022年首次面向全系统举办热控专业技术比武后的又一次跨系统企业间的全员大型劳动竞赛。


“从热控专场到电气专场,我们每年计划推出一个主题比武专场,逐渐将劳动竞赛覆盖到机、电、炉、热、化等全专业,构建工匠人才职业发展体系,实现‘职业晋升有通道,岗位成才有荣誉’。”申能股份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系统工会主席刘先军认为,高技能、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多年来,申能股份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改革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培训、练兵、比武、晋级、激励”五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赛道越走越宽、越来越新,技术比武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申能股份以制度体系创新筑牢工匠选育之基,探索从工到匠的进阶之路,向一线技术人员提供普惠性、均等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合理配置、有机衔接,打造具有延续性与生长力的技能人才选育体系,汇聚起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澎湃动能,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打造出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申能股份依托“申聚荟”平台,围绕“突出引领性、扩大参与面、增强影响力、提高附加值”的思路,进一步探索实践一流人才培养新路径,搭建更多技术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大舞台,为人才发掘、培养和涌现创造更多机会,为打造一流先锋企业厚实人才基础。


以赛促练,建强技能人才队伍


从校验到排错,从接线到调试,每个步骤参赛选手都沉着应对、精益求精;从理论笔试到操作实践,从个人对决到团队作战,公司不断规范顶层设计、升级竞赛标准……2023年8月中旬,就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开战前夕,一场紧张激烈的电气专业技术比武在上海申能临港燃机发电厂举行。


来自申能股份系统火电企业、上海油气、上海申能新能源、申能科技的11支参赛队共33名选手,同台竞技、一决高下,传承匠心、精进技能。


经过两天多轮角逐,淮北发电基地、吴二发电、外二发电分获团体一、二、三等奖。个人赛同样鏖战激烈,新人辈出,外三发电张文璟获一等奖,临港燃机王贇、盛仲迪分获二等奖,崇明发电李伟文、奉贤热电王斌、吴二发电苏宸宸分获三等奖。


参照市赛、国赛的高标准严要求,申能股份2023年电气技术比武采用“笔试+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由应知考核、应会比试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涉及电气专业技能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着重考察参赛选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分个人项目(继电保护校验)和团队项目(电机控制接线及试转),侧重考察选手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人员结构、工作需要、人才培养等情况综合考量,系统企业采取“新老结合”的方式组建参赛队伍,选手的平均年龄34.8岁,最小的只有24岁,“选手们年轻化、高学历,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整体技能水平比较高,技术人才梯队的结构也很合理。”受邀担任裁判长的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杨欢红表示。


个人二等奖获得者、申能临港燃机的盛仲迪说,主场作战压力不小,感谢公司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赛,赛前精心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并向所有选手开放了场地,供赛前实地训练。通过赛场共享、设备共享、培训共享,让他们得以进一步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操能力。“技能是产业工人的立身之本。每次参赛,我就像经历了一场全面的技能锤炼,对集训中暴露的短板逐一打磨,可以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自我提升的最佳状态中。”


刘先军表示,此次电气专业技术比武是对公司系统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一次大好机遇。他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术比武的品牌影响力,交流推广技能人才培育经验做法,推动系统企业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为公司锚定“绿色电力先锋企业”目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申能股份党委书记刘炜认为,建设一流企业需要一流人才。公司未来将围绕三点持续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强技能人才队伍:首先,从“点”上丰富“工具箱”,不断优化完善具有申能特色的职业技术比武体系,创新竞赛载体,丰富竞赛内涵,同时加强对优秀技能人才和成果的表彰与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技术人才成长为“眼里有问题、脑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的新时代“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产业工人;其次,从“线”上提升“新能量”,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引导技能人才形成“蓄电池式”的学习模式,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探索“精一岗、会两岗、通三岗”的全能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全流程培训体系建设;第三,从“面”上布好“人才局”,将技能人才培养置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集智聚力,全员涌动技能比武热


身未动心已远,一场2023年电气技术比武,撬动了申能股份系统全员参与、全员备战、全员培训的强大动能。乘着技术比武的东风,系统各企业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建、以赛促培,为职工搭建起一个个技能提升的平台。外二发电运行部党支部以班组为单位,挑选党员、团员和年轻骨干展开技术比武,他们创新竞技形式,由电气“老法师”自主出题,提前练兵,积极备战;


上海油气天然气处理厂早在今年2月便未雨绸缪,举办为期5天的操作技能强化培训,通过理论再学习,一线操作人员将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更好地保障大流量生产安全稳定地完成……


刘先军介绍说,近年来,申能股份公司系统工会敞开家门办比赛,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转向智力型、效益型。根据每年工作重点,公司系统工会为竞赛项目“划重点”,各级工会纷纷响应、广泛参与,制定一系列竞赛方案、职工培训计划,从总体目标、内容项目、参赛对象、实施步骤、表彰奖励、竞赛要求等方面细致部署,形成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技能比武热潮。


“机组深调技术措施中协调控制调整措施有哪些?”“汽轮机破坏真空紧急停机的条件是什么?”在2023年申能吴忠热电第七届集控“全能值班员”技术比武的问答环节上,面对专业评委抛出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参赛选手思路清晰、对答如流,充分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


像这样的小指标竞赛和集控“全能值班员”技术比武,申能吴忠热电已经坚持了七届,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地激发,队伍的智慧和力量也在一次次比赛中凝聚,并逐渐形成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局面。


同时,企业还持续开展了五届“两保一促”设备检修标兵竞赛和检修技术比武,有效打通职工专业技能提升的难点堵点。去年厂内设备缺陷率同比下降了38.92%,设备健康水平大幅改善。


发生在申能吴忠热电的场景,在申能股份系统内十分常见:各种比武百舸争流,技术争锋百花齐放,职工间涌动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申能吴忠热电第七届“集控全能值班员”竞赛现场。


匠心引领,头雁效应赋能建功新舞台


伴随技术比武,更多申能“赛手”快速成长,大批劳模工匠孕育而生,申能股份近几年先后涌现出2名“上海工匠”、1名“电力工匠”、4名“申能工匠”,打造出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其中3个工作室获得上海市级荣誉称号。


在匠心引领下,申能股份不断丰富多维度、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在体制建设上,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以体制创新扩大高技能人才创新效能。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岗位练兵、技术交流、技能培训、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努力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依托工作室建设,不少创新项目或优秀工法陆续落地,带动团队技能快速提升。申能外三发电从2016年开始持续开展首席技师工作室建设,实现“各专业都有自己的技能工作室和专业培训带头人”的目标。目前,公司已有4个市级、3个区级首席技师工作室、1个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专业全覆盖。各工作室发挥劳模工匠的“领头雁”作用,签订高师带徒合同,推动技艺传承。


随着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电力市场改革步伐提速,对技能人才储备和人才结构比例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申能外二发电设备管理部技师工作室应时而立,工作室制定“研、学、产”相结合的培训方向,创立品牌活动,在管理和发展中执行定课题、定计划、定制度的三定方针,开展各类创新项目和课题近百项,形成10余项实用型成果,培训帮助多名职工提升技术等级。


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吕勇根是扎根于申能临港燃机“汽轮发电机组本体检修和维护”一线岗位的“技术匠人”。为了培育新一代燃机人,2017年,由他领衔的临港燃机技师工作室成立,团队积极开展各项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专业培训和技能比武,获得上海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工作室把现场当作课堂,邀请专家“走进来”指导培训;坚持讲师培训机制,讲解培训降低差压发电机组非正常停机次数、燃机压缩空气运行方式优化等方案,提高成员理论水平;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先后培养出1名高级技师、20余名专业技师,获得3项国家专利授权。


集智聚力、蓄势赋能。过去几年,在申能集团党委领导下,申能股份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一工会“传家宝”从不缺位。公司系统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思想上引领职工在工作中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风气。把竞赛活动与职工培训、技能等级认定、技能提升等工作紧密结合,劳动和技能竞赛服务向新能级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职工成长为“有智慧、懂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能工巧匠,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未来,申能股份将进一步提升一线技术人员技能素质,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评价和使用机制、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晋升激励机制,优化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劳模选树、劳模工作室建设、职工培训等更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搭建起资源共享、人才共进的交流大舞台,提升各方力量协同培养效能,形成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储备。比如创新协同培育模式,加大现代学徒制建设力度,依托系统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拔尖技能人才,完善育才留人体系,打造人才“摇篮”;深入实施“菁才计划”,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职工技能提升有平台、投身创新创效有阵地、展示创新成果有渠道、职业晋升有路径,为职工岗位建功赋能,为提升职业发展搭台。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用心守护好百姓安全用气“最后一米...

【申能】创新创造添“动能”,匠心...

【申能】做新征程的赋“能”者!申...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