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上白色工作服,走过强风处理间,瞬间变成了一名小小“制表师”。昨天,劳动报社“大工匠、小记者”寒假系列职业体验第三场来到上海表业有限公司,在时光的长廊中聆听嘀嗒之声,领略机械之美。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三楼的装配车间被布置一新,上海牌手表的丰富机型、关于制表的珍贵历史教材被布置成了展台的样式,现场宛如一个小型“上海表”历史展。“小记者”们拿出手机,像摄影记者般认真拍下现场的展陈品,感受上海表业七十年的历史沉淀。
陀飞轮手表是全球公认的机械表之王。通过把整个擒纵调速结构组合在一起,以一定速度不断旋转,将地心引力对机械表“擒纵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提高走时精度。“陀飞轮装置里,有超过70个精密的零件,全部需要手工组装,整体重量不超过0.4克,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分量。”曾参与研制第一块国产陀飞轮手表的上海工匠、上海表业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主任李文侠在现场讲述了自己与“上海表”的渊源,详细介绍了陀飞轮手表组成的结构,“组装机芯时就像给麻雀做心脏外科手术,对制表师的手眼协调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希望今天的‘小记者’们都能有所获。”
在听取了李文侠的讲解后,“小记者”们与家长共同动手,在制表师的帮助下现场装配起一枚属于自己的“上海表芯”。他们一手戴着指套扶住表盘,一手持着镊子将零件装配起来,机芯零件非常微小,以至于每一次的操作都需要大家小心翼翼对准关键部件。“平时我戴的都是智能手表,都不知道这枚小小机芯里结构这么复杂!”“没想到这块手表和我外公年龄一样大,我要买一块回去送给他。”“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此次活动的兴奋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过程中,“小记者”们渐渐被手表技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所打动,“很难想象李老师他们装配零件数十年,需要花多大的功夫与心血,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举起一块块上海牌手表,大家兴奋地留下了一张张幸福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