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上海航空电器制造中心电装接工李俊:坚守焊装工作台,匠心助战鹰翱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符静,谢蓓 发布时间:2025-05-12 10:41

摘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电装接工李俊,以毫米级的精度丈量匠心,编织着属于中国制造的蓝天经纬。

从芯片引脚间隙的毫厘之争到焊枪温度的分秒把控,从技法经验的倾囊相授到生产模式的实践创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电装接工李俊,在生产一线坚守了15年。15年间,他不仅实现了从一名中专生到公司最年轻技师的华丽转变,还能独当一面,带领两条产线的工人日复一日为祖国的战鹰翱翔贡献着智慧与汗水,他以毫米级的精度丈量匠心,用千万次锤炼打磨技艺,在航空强国的征程中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篇章。


技艺卓群

毫米之间铸国之重器


在上电制造中心电力电子产线,一方书桌大小的工作台上分门别类摆放着镊子、螺丝刀、电烙铁等工具。这里承载着李俊心中的大天地。从略带腼腆总爱挠着头笑的大男孩,到技艺娴熟、独当一面的生产线长、技术能手,李俊在这里,一坐就是15年。


2010年的夏天,李俊入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无线电装接工。彼时,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李俊对未来没有什么规划,“在这个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航空企业,自己这点底子能否胜任?个人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所幸的是,他碰到了师傅翁雪军。李俊笑着说,师傅和自己都是性格很腼腆的人,所以起初他都不知道师傅是技术能手,直到有次打开师傅的抽屉,发现里面好多奖状,“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我们这种性格比较适合做这个行业,因为腼腆,所以容易把心思集中到活儿上,也会比较细心。”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当别人在午休时,李俊在练习;当别人下班时,李俊在练习;他甚至买来书和材料,连节假日也在家里钻研。正是秉持着这颗匠人之心,不厌其烦地在头发丝粗细的微小间距里千锤百炼,李俊练就了一手过硬本领。


在型号任务推进过程中,李俊展现出极为深厚的专业造诣,从飞机电力电子系统装置这类关键大型部件,到飞机信号灯开关等小型组件,他皆能游刃有余应对。在手工焊接及返修QFP(四方扁平封装)、CLCC(陶瓷无引脚芯片载体封装)等细间距多引脚及无引脚底部焊盘封装芯片领域,他的技术堪称一绝,以“快、准、稳”著称。部分芯片尺寸仅约拇指盖大小,却集成超100个引脚,引脚间距仅在0.15毫米至0.25毫米的极小范围。在如此微小尺寸下开展焊接或返修作业,作业控制难度极大,温度、时间的把控,以及接触角度、面积和力度的调节,均需做到分毫不差,任何细微偏差都极易引发引脚连锡、少锡、虚焊等焊接缺陷。面对如此严苛挑战,他凭借精湛技术与强大心理素质,成功实现一次性零缺陷焊接,为装备建设型号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凭借高超的技艺,李俊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二届电装技能竞赛总成绩第六名、中国技能大赛-航空工业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航空仪表装配工优胜奖、上海市经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航空航天板块无线电装接工组第一名等佳绩。



甘于奉献

航空匠人的“初心答卷”


在担任电力电子产线班组长后,李俊带领团队承担着国防大型运输机、歼击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多项机载设备的电装生产任务。面对严峻的考验,他从人员培训、定制化作业、6S管理、防静电管理、温湿度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产线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整体测试、装配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军工航空产品批次多、数量少的生产特点,他基于多年积累的现场操作经验,优化采取定岗不定位、人员随产品订单而调整等生产组织方式,生产模式变成总部件分离生产,达到模块化生产、效率先行的目标,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打造出了一条条示范产线,有条不紊地保质保量完成交付任务。


“好的产品是装配出来的,我们的产品直接关乎航空飞行器的安全,更关乎飞行员的安全。所以,匠心和责任心对一线技能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李俊说,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在生产过程中,他十分注重质量管控。2024年,有一个新品在交付前表现出电压不稳的情况。面对第二天就要交付客户的时间压力,李俊反复排查芯片等原因,熬到凌晨三四点,最终把问题妥善解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李俊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各项专业技能的学习积累。在担任产线班组长后,各项任务的更新状态、产品返修、外场保障等,每个环节都少不了他精湛技艺的支撑与指导,他从产品装配方向和改善生产装配难点出发,解决装配上的堵点和痛点,改善装配方法,提升操作技法。


正因为拥有这股认真劲,他主持的工艺创新项目“某型印制板连接器压接工艺应用”先后荣获企业工艺成果三等奖,参与课题“提高箱体组件与托架部件一次性装配合格率”荣获质量攻关一等奖,小革新项目“机箱拼装结构类计算机产品组部件分解研究”荣获五小活动一等奖,参加航空机载系统首届质量提升“金点子”大赛荣获二等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薪火相传

培育新一代航空工匠


2019年底,上海市总工会授予其“李俊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工作室牵头开展工艺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培训,通过“结对子、传帮带”“专家讲堂”、产线技能竞赛等措施,促进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在不断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李俊破解了技术发展瓶颈,加快了多项技术成果孵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李俊的徒弟,是我难得的机遇。他不仅教给我电装方面的技能,更让我深刻领悟到技术革新、严守质量底线的精神内涵。”如今成长为产线上技能骨干的电装接工赵芳欣慰道。


在公司开展的“云杉计划”技能培训中,也不乏李俊活跃的身影。他作为技能专家讲师团主要成员,对技能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开展操作技巧轮训、“教练级”技能大赛辅导等内部培训,带领职工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5次、上海市经信委系统技能大赛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为企业持续输出了大批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能打胜仗”的产业工人队伍。


作为上海市劳模,李俊积极“走”到企业中。在上海市经信系统劳模工作站、上海市劳模工匠育人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他作为劳模讲师团的一员,为相关专业师生授课。“李俊带来的焊接知识、装配知识以及手法技巧对我们师生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行业发展状况和需求。他身上的劳模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教师岳沙说。


全国劳模、上海工匠、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央企劳模、中航工业技术能手……面对种种荣誉,李俊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我的工作就是让每一根导线成为战鹰的神经,让每个焊点成为护航生命的承诺。”在建设航空强国的新征程上,这名新时代产业工人正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继续编织着属于中国制造的蓝天经纬。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信生态经理吴...

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信高级专家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