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玲劳模创新工作室:守护城市地下安全,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谢静怡 发布时间:2024-07-11 12:50

摘要: 何小玲劳模创新工作室,保障城市地铁的运行安全,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何小玲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地铁维保、工程抢险等技术攻关为目标,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


工作室领衔人何小玲现任城盾隧安地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区域市场经理,上海隧道应急抢险队技术负责人、上海隧道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劳动模范等殊荣。


何小玲劳模创新工作室创立于2017年5月,工作室研发的 “微扰动”工法解决了软土隧道沉降、变形的世界难题,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敏感建筑物周围进行全方位加固提供了保障。目前,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长三角地区及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


由何小玲编写的《地铁隧道微扰动注浆加固施工工法》,被评为上海市市级工法。同时,她所在的防水堵漏项目部也创下了维护隧道里程数最长、维护车站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凭借专业技术和严谨服务,何小玲与团队多次避免了基坑和隧道渗漏坍塌等重大隐患事故,项目部也因此名声大震,应邀参与南京、天津等地的重点工程的施工和抢险。



2019年1月,何小玲兼任了上海隧道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内控成本,改良产品,当年企业实现总产值增长80%,一举扭转企业不利局面。


去年1月25日,维保事业部接到指令,上海某运行地铁上行矩形段有一条变形缝渗水严重,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治理。接到任务后,何小玲立即召集当天值班人员商讨,派人员实地勘察,根据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当晚10点开始组织施工,至1月26日凌晨2点,顺利完成渗漏水整治工作,排除险情。她认为:“抢险任务让我们勇往向前,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也是荣誉和骄傲,城市地铁的运行安全,有我们相伴。”


作为隧道维保领域的领军人物,何小玲和她的团队承担了上海市内外重大工程建设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地铁维保必须在列车结束一天的运营后进行,何小玲和队员的工作时间为每晚零点到三点,在不同隧道里巡查轨道,拾遗补缺,消除隐患,确保第二天地铁正常运行。


24小时待命,365天夜班,行走于550个车站、880公里隧道,维护8个城市的地铁安全。何小玲与团队日夜颠倒,践行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的初心。


隧道维保的环境和强度非寻常工作可比,也正因为是个苦差事,多年来隧道里几乎看不到女子的身影。但何小玲从没半分娇气,跟兄弟们一起爬脚手架,对于“倒时差”也安之若素。渐渐地,何小玲得到大家认可。虽说何小玲是300人团队里唯一的“女汉子”,但很多地铁单位就认她这块“招牌”。


在何小玲心中,确保城市安全、市民安全,就是自己最光荣的职责和使命。“地铁越建越多,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地下空间安全,我们也坚信会把这块任务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生死12分钟!地铁车厢一乘客突然...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