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还是不离?婚姻里“定时炸弹”排名第一的原来是这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科普中国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3

摘要: 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不可调和的“战争”,不稳定的情绪就像婚姻中的“定时炸弹”,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做情绪稳定的人?

《再见爱人》是一档“离婚综艺”,节目中 3 对正在面临情感危机的夫妻,需要乘坐 2 辆房车,开启一段为期 18 天的旅行。


他们将在旅程的最后一天做出最终抉择:离,还是不离?


图片来源:《再见爱人》综艺截图


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不可调和的“战争”,不稳定的情绪就像婚姻中的“定时炸弹”,有的时候可能并非我们本意,但在“上头”的那一刻,很容易伤人又伤己。


那么,有没有什么可以稳定情绪的方法呢?


情绪不稳定的真凶


情绪稳定和不稳定的人很难想象彼此的世界——情绪不稳定的人的世界往往充满负面情绪,感觉无能为力,情绪波动较大。


节目中宋宁峰的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婚姻里微妙的情绪变化:“你知道什么叫暗流吗,就是它表面很平静,但底下暗流挺汹涌的。”


日常的一个眼神,一顿早餐,也可能是对方的一段过往,一个条件反射。


没事的时候还好,情绪一旦爆发,馄饨加不加香菜,牙膏怎么挤可能都会告吹一段感情,毕竟再耳鬓厮磨的感情也要回答掀不掀马桶圈的问题。


亲密关系很容易被下面这些因素侵蚀——


不会表达:情绪粒度低


下面这些“口头禅”,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经常能听到,更或者,你就是说出这些话的人:“你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我无所谓。”


“你又怎么了?”


这些冷漠的话看起来没什么,往往伤人于无形。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自己心里清楚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但从脑子里挑出来匹配的词却很难,生气的时候,更容易“口不择言”。


美国神经学家巴瑞特把这种能力称为“情绪粒度”:一种感知和创造高度具体精确的情感体验的能力。


研究显示,可以准确表达自己情绪的人调节情绪的灵活度,要比那些只会说“我心情不好”的人高出 30%。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方才能更准确地共情到你的情绪。


不配被爱:不断论证 TA 不爱自己,好回到熟悉的原点


“你看,你就是不爱我,我就是不配被爱。”


在内心深处,TA 们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相信别人是值得信任的。


不信任的信念系统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容易妒忌、不断寻求安慰、公然地不信任对方,甚至指责对方。


张婉婷在节目里操控事实(又称“竞争性真相”)的行为就是这样,经常性地拿一些事情去误导对方。


图片来源:《再见爱人》综艺截图


“让她老公有亏欠感,然后听她的,让所有人帮助她一起 PUA。”


这样的伴侣平常有可能会检查自己的伴侣在哪里、在做什么、在与谁聊天等等,封闭自己的情感。


先假定对方不爱自己,然后搜集相关信息论证,自圆其说后回到了“没有人会爱我”的原点。


有人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种在爱情中“找虐”的西西弗斯为数不少。


一些幼年的不愉快经历、被忽视、严重创伤,会让他们停留在恐惧的环境中,习惯了“没有人会爱我”感觉,感到熟悉且安全。


受害者心态的人(victim mentality)经常占据道德制高点,觉得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是不承担责任的特权:


“我这么爱你,我都牺牲这么多了”


“从小就没人爱过我,这世界上没人理解我……”


“我才是付出更多的那一方,我才是受害者,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吗?”


美国婚姻治疗师戈特曼发现,离婚最高预测因素是一方认为自己比伴侣更好。当婚姻陷入这种模式,两人就会更关注负面的感觉,关系也可能因此变得更糟。


感到被忽视:感觉伴侣没有提供情感支持


苏诗丁和卢歌,苏诗丁是女明星,卢歌是“女明星的素人老公”。卢歌经常感觉自己“被忽视”了。


这种负面情绪对关系的杀伤力也很大,颇有点杀人于无形的意思。


节目中,卢歌虽然不承认自己有压力,但也不难看出,他担心“大明星”和自己渐行渐远,担心失去对方。

为了证明自己能贡献一份经济力量,他提出开饭店,但对方却“不领情”:


比起让他承担经济压力,苏诗丁更想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反而让卢歌更纠结了。


卢歌作为丈夫那种想要“被需要的感觉”被忽视了,他甚至还患了严重的抑郁症。


图片来源:《再见爱人》综艺截图


再加上苏诗丁去北京发展造成的地理距离,一边是触不可及的恋人,一边是事业发展的差距。


遭到了来自伴侣的情感忽视的人可能会感觉:被拒绝、绝望感、不对等感。


因事业渐行渐远的情侣实在太多了。


被忽视的那一方总在为对方找借口:也许 TA 真的是太忙了吧,甚至会觉得是自己太不懂事了……


美国治疗师布朗认为,脆弱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


想要与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就必须克服羞愧感、焦虑,敢于表露脆弱。


对方接受到你的脆弱信号时,你们的感情也会更幸福。


自恋型人格:觉得别人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


要想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绪,就需要一个安全的依恋环境。


但不是每个人从小情绪爆发时都能得到父母的涵容,有人会因此觉得自己的情绪很可怕,不该被表达出来。


有人也因此感到异常愤怒,这些都会可能影响我们日后在情感生活中的相处模式。


婴儿时期形成的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的全能自恋状态,可能会伴随一些人的成年生活。


他们会认为伴侣也要围着自己转,所以一旦不如意就会爆发。


TA 们觉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觉得自己能够对自己的欲望、情感整个世界有着全能的控制力(omnipotent control)。


还有一种情感里的“巨婴”。你跟 TA 说情,TA 就跟你说理,你说理,TA 就说情。等你情理都说,TA 又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你。什么都是别人的错,全世界必须围着我转。


面对压力:男女策略不同


面对争吵压力,男性普遍情绪开放程度较低,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策略。


这和我们的社会规驯有一定关联,男性面对压力往往不会太注意通过情感宣泄去减少负面情绪。而女性通常采用的吃喝分散注意力,比男性更容易宣泄情绪。


可以回想一下,你吵架时有几次真的是因为事情本身?


很多时候是因为男女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没处理好彼此的这些男女差异。


正是没能去处理这些差异才是造成离婚的主要因素。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做情绪稳定的人


1.表达情绪


如果你也是不太擅长表达情绪,就需要扩大自己的“情绪词汇”了。


以正面情绪词典为例,积极心理学讲师洛马斯把积极情绪(positive)和复杂情绪(complex)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杂志》上:


你会发现语言里有很多描写细微情绪的词。


图片来源:《再见爱人》综艺截图


仅在情绪史学家蒂芙尼的著作中就有 154 种情绪。


还有一些是在我们的语言中不常见的。


日语中的 Natsukashii 代表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悲伤已逝,只留下美好的感觉。


阿拉伯语的 Tarab 代表音乐带来的狂喜、着迷之感。


当你能用“开心、狂喜、愉悦、欢欣、雀跃、满意”代替简单的表达,会发现自己的内心竟如此丰富。


2.学会缓冲


适当时候也可以给双方留个缓冲地带。可以约定好,每次感觉自己要发火了就告诉对方自己的冲动。


比如你现在要发火了,试着拥抱一下,或者回各自的房间里休息一会儿。


万一话赶话想要发火,可以先坐下来试试减压谈话:


分享彼此的情绪,先不要主动提供建议。


听听对方说什么,表达出你的兴趣。


传达你对这些话的理解,让对方知道你正在认真听他说话,你在认真理解 TA 的话。


实在开不了口,肢体语言、凝视、一封信、一个拥抱、一份礼物,都可以传达自己的情绪。


平常情绪碰撞比较激烈的夫妻,还可以趁着怀孕阶段调整情绪,迎接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的转变。


正如沈奕斐在节目中说的,怀孕就是一个让彼此磨合包容度的过程。


对于想要宝宝的恋人们,抓住这个缓冲期非常关键。说到底亲密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边实践一边学习。


3.适当妥协


婚姻中的磕磕绊绊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你选择 TA 成为自己执手终生的人,适当妥协是避免不了的。


这就像在北京租房,2000 块的预算在朝阳区永远租不到称心的房子。不是卫生间暗就是卧室朝西,不是离地铁太远就是面积太小。


之所以愿意妥协,之所以有时候“关系”比“对错”重要,因为相比热恋带来的甜蜜,走下去的决心让我们觉得适当牺牲是值得的。


欧文·亚隆说:一个人不是找到一段关系,一个人创造了一段关系。


关系是相处出来的,而不是一味寻找完美模板。当两个人能平心静气相待的时候,才可能从关系中得到滋养。


毕竟爱一个人就像把每一天都当成第一天去对方家里做客。


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获得对方的尊重,并感激那些愿意接纳我们的,本是非亲非故的人。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夫妻吵架,有些话绝不能说出口

它是婚姻中比冷战更令人窒息的事!...

我的另一半既不会沟通,也不懂体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