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都有爱美的天性,试问哪位女性不想每天上班时着装多姿多彩、妆容精致、笑靥如花?可当穿上警服的那天起,这群监狱女民警对美的定义就逐步被短发、警服和单警装备所替代,将对寻常美丽的追求和向往,暂时封藏在心里。但女性民警特有的细致专注,让她们在服刑人员监管改造工作中有所擅长和专长,诠释出爱红妆也爱武装的别样风采。
南汇监狱的七监区是上海监狱系统内唯一一个集中关押老病残女性罪犯的监区,关押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业务工作的难度,要把肢体残缺、心理缺陷的服刑人员教育好、改造好,难度何其大,任务何其重。一代又一代的女民警,竭尽所能地守住安全防线,值班、坐岗、巡查、清抄、消毒乃至病犯外出就诊警戒,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很多民警临近退休仍然在岗发挥专业专为,70、80后俨然已经成为了业务骨干、承担重要任务,一批新生代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奋勇作为。值此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监管一线的三代师徒女警用行动诠释了从警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艰难和误解
总被一种“大爱”激励着
走进七监区,总能被各位警花的辛劳耕作感染,窸窸窣窣的纸业翻动声,那可能是警务组同志在加紧制作台账;来来回回的忙碌脚步声,那可能是现场岗民警在认真开展巡查;如果有偶尔有争论的嘈杂,那一定是大家对某项工作有了理性的思考,你一言我一语中透露着对精益求精的执着;甚至为追求事不过夜、案不积卷的目标,她们加班加点极为正常。
今天故事的三个主角之一,民警朱少真,40岁,身材苗条,言语幽默,性格率真,从警18年,先后在军天湖农场、女子监狱、南汇监狱三个单位工作过,目前在监区做主管警官。民警方妮娜34岁,容貌秀丽、温柔腼腆,从警10年,从警初心是对藏蓝色警服的向往。先后从事过指挥中心监控员、监区内勤、监区主管民警,同时兼任警务组条线工作。民警孙敏婕29岁,1.83米的大个子,有颜有才,国家队退役运动员,从警至今 4年,曾经获得过金牌的她在管教工作中也勇于拼搏。从警初心是换一种身份,为国家奉献绵薄之力。师徒三人因为这份职业结缘,在言传身教之中,紧密联结在一起。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改造故事中,凝结着三代人的付出和智慧。
民警朱少真在指导服刑人员种绿植
朱少真说起当年师父带教,最深刻的感受是,能从师父身上感受到一种大爱。这也激励着她在职业生涯中,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朱少真刚进入监区,发生在两个前辈身上的一件事让她深受触动、记忆犹新。以前监区有一个服刑人员,身患重疾经常要住院治疗,并且刑期很长。服刑人员老家在山区,父母务农,家庭支持系统也比较差。为了帮服刑人员解决保外就医的困难,需要争取家属签字,而这过程非常艰辛。历经波折,好不容易联系上,服刑人员家属从外地过来,傍晚时分直接赶到监狱门口,食宿全然没有计划。两位老民警不仅耐心接待了服刑人员家属,还陪着找住宿、垫付钱,一直陪着他们办好手续,临走还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帮衬了服刑人员家属。“在老一辈民警身上,感受到一种大爱。这影响着我对这份工作的敬畏。”朱少真表示,在长年的改造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比较偏执的服刑人员,言语行为过激,对民警的工作有误解,无法公正看待大家对她的帮助。“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调整心态,坚守职业准则,做好民警该做的事情。”她觉得,从老一辈民警那里,能够寻找到力量支撑,被她们坚定的信念所感染。
在琐碎繁忙工作中
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如今,朱少真带了徒弟方妮娜,徒弟也收了徒弟孙敏婕。聊起徒弟方妮娜,朱少真评价,工作态度极其认真,勇于承担是方妮娜的优点。“无论是什么工作任务,无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安排给她,她都保质保量完成。也正是这一点,帮助她迅速成长为监区业务骨干。”
以方妮娜为代表,监区一批80后成为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方妮娜谈道,回想2017年刚来到第七监区,第一个月就遇到了点“麻烦”,自己带的两个服刑人员违纪。是师父朱少真不厌其烦地教了她很多实用的工作方法。“师父教会我的都是书本上没有的,是她这些年总结的工作方法,我很幸运学到这些宝贵经验,让我少走很多弯路。”
民警方妮娜在和服刑人员谈心
比如,遇到服刑人员情绪激动时,民警的情绪不应该被她影响,服刑人员声音越高,你不能跟着大声喊嚷,先想办法让她冷静下来,等违纪处理好了,再消除影响,通过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借此机会树立民警的威信。“性格暴躁的、孤僻的,身体状况比较差的,家庭支持较弱的,我们民警要耐心了解服刑人员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
监管安全的每一秒都有警花们躬身力行的影子——为了追求教育矫治效果,大家常为了一个教改方案讨论得热火朝天;为了一个矫治项目,你来我往,轮番上阵;也会因为一名难改对象逐步好转而欣喜不已……方妮娜说,改造服刑人员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她们的思想、身体、心理都要关注。管教工作不仅要做,还需要处处留痕。“在我师父身上,有一种淡然的气质,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情况,她都处变不惊,不急不躁,看到她就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方妮娜认为,一方面是师父的心态比较好,另外,工作的逻辑性也比较强。“她工作很有条理性,总能把时间安排得很妥当,就像时间管理大师。”
尤其是经历三年的疫情,对监狱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女性感情细腻、心理敏感,心中的挂牵百转千回,再加上父母生病、孩子上学、身体不适、夫妻隔阂,桩桩件件产生的情绪问题都需要民警去化解。作为女儿、妻子、母亲的她们义无反顾、接续前行。在战疫一线,警花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坚决守护安全的责任和担当。
从专业运动员到民警
换个赛道为社会做贡献
“曾在国家游泳队效力,拿过冠军,为国家争得荣誉。在监区里,凡事都冲在前面,让大家看到了年轻人身上的冲劲,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不计回报的付出。”方妮娜提起自己的徒弟孙敏婕,满脸自豪。她说小孙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姐姐们上有老下有小都不容易,我单身,我可以上!”
民警孙敏婕在指导服刑人员读书
“我从小就觉得当民警很光荣。运动员退役之后,就想着有机会换一个身份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孙敏婕说,刚来的时候,警校培训时听老师讲得挺明白,可实际上却跟想象的不一样。是我师父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让我从不了解监狱工作,到现在能与难改对象斗智斗勇达到矫治效果了。
“我承包监组里曾经有一个新收服刑人员,名叫梅,年龄小,性格很内向,寡言少语。和她谈内心时,总是低着头,通常你问一句,就回答你几个字,很不利于后续的教育。”于是,孙敏婕翻阅档案,跟师父方妮娜研究教改造方案。“可能是我的一句话打动她——你不要看到我害怕,虽然我是民警,但我们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我跟你站在一起面对你的坏习惯,一起去改变它。希望你来这里能有所反思、有进步。”慢慢地,我们能够有眼神交流了。写出第一封报平安的家信,梅久等不来家里回信,孙敏婕主动联系其家属了解实情,帮助梅重拾亲情。逢年过节、生日等重要的日子,还和监组其他服刑人员一起问候关心梅。“刚开始,我对你是抗拒的,后来我试着信任你。渐渐地我体会到你的真诚,对我发自内心地关心贴心。”后来,即将回归社会的梅在周记中向孙警官说出心声,说回家后准备开个网店,还会继续学习,以后想去边远山区支教。
还有个70多岁的服刑人员蓉(化名),身体不好,出生时难产导致一只眼失明。“内向,自闭,又很敏感。”孙敏婕发现她唱歌很好,于是动员她参加监区组织的兴趣小组,参与排练合唱歌曲,参加监狱组织的文艺汇演。从被拒绝到犹豫到信任接受,孙敏婕一次次尝试做转化工作。终于让蓉打开心扉,放下顾虑,站出来参与集体活动。这种被“看见”,被肯定的感觉,让蓉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孙敏婕的耐心付出,让蓉在集体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前两年老姜出狱了,特意寄来新春贺卡给孙敏婕。“我打开了多年来封闭的自己。感谢国家和政府,回归社会之后,我现在过的很好,有退休工资,生活有保障。我现在还在小区做志愿者,每天都很快乐。”
师父们常说,改造工作做到“合格”不难,但是做到优秀很难。从两位师父身上,孙敏婕深深感受到,在监管改造工作中,如何几十年如一日,传承和发扬“红烛”精神,在高墙电网内无悔坚守,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变,是年轻人始终需要思考的。
七监区警花们平淡但又不平凡的日子,有苦有泪,有笑有甜,更多的是从监管改造实践中,体悟到工作价值和职业力量。薪火相传,赓续华章,面对特殊的工作对象,她们师徒携手并进,在教育矫治战线上付出更多细心、耐心及恒心。择一事,终一生,牢记前辈的教诲,努力在监管改造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警歌嘹亮,催人奋进,新一代监狱民警传承上海监狱“红烛精神”,在老一辈监狱民警言传身教下赓续前行、奋楫争先……监区先后获得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市局创先争优“十佳”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在匆忙的节日里,警花们或许来不及精心装扮、细致策划仪式感。但是孙敏婕说,自今年2月监狱执勤回归正常模式,警花们都很高兴。遗憾的是,“三八”节师徒三人因为需要值班原因,不能聚在一起HAPPY。前两天找了个三人都有空的周末,开心地简单聚了个餐,就算是提前庆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