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丽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坚克难,踏浪长江,创新守护城市水环境安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杨佳滢 发布时间:2024-07-11 12:42

摘要: 集合多学科背景人才,郭亚丽团队致力于流(区)域水系统治理技术体系创新构建和推广应用,是美丽长江与城市水环境安全的守护者。

“我主要从事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工作,涉及水‘河湖-降雨径流-河湖’的自然循环过程以及‘河湖-水厂-用户-水处理设施-河湖’的社会循环全过程。”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主任郭亚丽看来,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事业,为此她个人的劳累不值一提。


多年来,郭亚丽奋战在技术工作一线,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百余项攻关任务,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三峡集团杰出员工等荣誉称号,技术攻关成果在百余个城市落地应用。一路走来,郭亚丽深感团队协作在攻坚克难时的重要性,她说,正是大家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功挑战一个个浪头,携手走得更远。



守护母亲河碧水清波


对长江开展大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郭亚丽担任三峡集团上海院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工作技术总负责人。“我们承担着探索新技术、新标准、新机制、新模式的责任,没有‘套路’可以照搬。”无论是对郭亚丽还是整个团队,乃至三峡集团,这都是一次严峻考验。他们组建多专业融合团队,从综合规划系统治理,到全面开展陆域排水系统提质增效,再到修复河湖生态、开发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一边研发一边应用,同时探索建立企业标准。


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第一枪在江西九江打响,为高质量实现城市级智慧水系统管理技术的突破,团队成员长期驻守当地,面对大大小小的难题,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从区域性监测系统布设、数据采集、清洗、管理,算法模型建立、软件开发,到长江沿线整体架构的布置与统筹、标准体系建立,都要一一考虑在内,创新成果就是如此一点点磨出来的。从小片区实验到建立起长江大保护智慧水务总体规划体系,再到第一个城市级智慧水务管控平台落地应用,团队走过了3年时间。如今,以“管线宝”“水务通”等智慧水务管控核心产品为代表的系列研究成果已惠及长江沿岸超百座城市,建立了超30项应用标准。



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水环境治理需要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细数工作室成员的专长,郭亚丽介绍道,“我们是复合型团队,有来自生态、植物、动物等生物学背景的成员,也有人专攻软件设计、数学模型,开展遥感解译,还有的擅长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热动等学科。”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是郭亚丽悉心挑选出来的,在她看来,向上的精神面貌、严谨的工作态度、作风正派是完成科研必备的品质,这也是集团放心将任务交给他们的原因。


“我们科研创新的灵感来源于一线工作的需要,这也是在企业做科研的优势所在。从研发到应用之间转化的路径越短,对大家来说动力就越大,”郭亚丽说道,“但这也意味着责任更大、压力更重。企业的科研不仅要重视实用性,还必须兼顾经济性。”比如,在搭建智慧水务平台时,需要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什么样的监测设备才是最优解?工作室为此专门邀请了多家国内外一流企业分别在划定的排水管网里进行实验性监测,比较最终数据结果和经济成本,筛选监测设备,攻关应用中的“卡脖子”难题。设备选出来了,怎么布点更好?用什么样的物联网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一个攻关任务背后往往会衍生出数不清的细节,团队都要一一解决。



“做开创性的东西很难,这个过程中不只是要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更需要有良性的培育土壤和持续的经费投入。”郭亚丽认为,创新成果转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工作室能够收获斐然离不开集团和院里给予的大力支持。这群美丽长江的守护者正在不断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用真心换真心,许琛劳模创新工作室...

何敏洁劳模创新工作室:“4A”营...

李媛劳模创新工作室:破解珠宝玉石...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