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出笼”,分身带娃难倒爸妈——职场暑假之“困”系列报道(一)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24-08-09 15:31

摘要: 看护的压力,成为职场人的暑假“第一烦”。如何兼顾工作和带娃?他们期待更多的解决方案。

暑假来临,归家的“神兽”无比开心,双职工的爸妈却无比烦恼!看护的压力,成为职场人的暑假“第一烦”。如何兼顾工作和带娃?他们期待更多的解决方案。


职场人的暑假“难题”


假期已过两周,如何看护孩子,照料他们的吃喝拉撒、安排学习生活,正成为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头等难题。


“只能依靠老人的帮助啦”,在一家民企工作的刘心是新上海人,“我和丈夫都要上班,只有把孩子送回老家给奶奶带。”谈及此,刘心多有无奈,“每天和孩子视频,既想念又无力,我们实际是把压力转给了老人。”老人身体健朗,能够帮忙照顾孩子的一日三餐,但这仅仅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照看需求。


赵灵对此深有同感。她烦恼如何让孩子的暑假生活更丰富多彩,而不仅仅是应付日常起居。“放他一个人在家,他整天看电视、刷手机,各种躺平。”赵灵希望孩子有更积极的活动,但自己没有时间安排,让她头疼不已。


这个暑假,外企员工张强和妻子也开启了独特的“假期”模式,两人轮流休假或请假,保证有一个人在陪伴孩子,“这是权宜之计了,好在公司领导都能理解,有时在家也兼顾工作,尽量不影响同事们的进度。”


还有一些家庭,比如国企职员王丽和她的丈夫,他们选择让孩子独自在家,并通过全程视频监控来确保孩子的安全,“午饭就通过点外卖来解决,但为了安全考虑,我们装作自己很快就会到家,要求快递员将食物放在门口就好。”王丽说,虽然这种安排基本能保障孩子的安全,但夫妻俩还是时刻担心着孩子。


记者了解到,无法请假、没有老人帮忙的双职工家庭,只能通过安排各种夏令营和暑托班来解决孩子的照顾问题。比如,采访中遇到的李女士,他们为孩子安排了多个暑托班,接力式地上完一个再去另一个,确保孩子每天都有活动。还有的家长让孩子与同学结伴去国外夏令营。王先生的儿子就与朋友们一起去了美国夏令营,他表示:“虽然费用高,但孩子能开阔眼界,我们也能安心工作。”


不过,费用动辄数千、上万元的暑托班、夏令营也让不少普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在某家政公司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小陈告诉记者,她月收入六七千元,爱人是快递员,月薪也差不多,“社会机构办的暑托班最少每月五六千元,还要扣除房租开销,家里的日子紧绷绷的。”


见缝插针找地“遛娃”


上有难题,下有“解题”,有的无奈,有的很温暖。


从暑假起,在浦东世博村路一园区里上班的张铭都会带上自己的一双龙凤胎儿女,在去办公室前,他把两个孩子安排在园区里的一家咖啡厅里,“孩子妈妈把每天的暑假作业、课外阅读计划好,再准备一些益智玩具,然后两个孩子就一起学习、娱乐,中午会随我去职工食堂吃饭,挺不错的。”张铭的孩子们很自律,彼此还能互相监督,一起学习、娱乐。张铭说,他很感谢单位能允许带孩子一同来,目前尝试的暑假模式自己便利,孩子们也适应。


同样也是跟着爸妈去上班,上海电信职工杨旭敏的两个女儿就更开心了,本周一上海电信工会暑托班开班,她们和50多位小伙伴们将在四川北路电信大楼里度过五周的假期生活。杨旭敏向记者介绍,电信暑托班主打“寓教于乐、别具一格”,课程涵盖手工、折纸、健身操等,职工食堂特供营养午餐和下午点心。每个班级都配有生活老师和志愿者,全程陪伴指导辅导功课。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看护的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如上海市政总院高级工程师尤嬿的假期方案。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要升六年级了,随着孩子长大,照料方面的压力逐渐减小,她今年给孩子安排了四大模块的活动,从志愿者服务,到传统文化体验,再到文化课拓展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实践。按照不同的活动频次做了一日安排,“每天直接把他送到活动地点就可以了。”尤嬿会关注身边一些科普实践基地的活动,这些活动费用往往很低廉,甚至免费。


呼唤更多便利方案


多位职工告诉记者,企业、社区提供的亲子工作室、爱心暑期班虽然很“香”,但供需还不平衡,开展暑期班的企业毕竟有限,各街道的名额也常常“秒光”,他们呼吁更多这样的公益托管服务,时间能够更长,并更加普及。


还有职工建议企业,考虑实施弹性工作制、居家办公等暑期办公模式,帮助职工平衡家庭和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居家办公的机会无疑会对双职工家庭带来帮助。”


“如果更多企业能够提供‘带娃上班’的便利,将极大地减轻双职工家庭的压力。”一位工会干部表示,虽然带娃上班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部分成本,但这可以让职工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