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开始,上海市总工会针对全市各街道、园区、企业的多家职工书屋进行调研。通过这次调研,对职工书屋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关于职工书屋关于如何解决职工阅读难点和痛点也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和判断。在当下,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应当更有机地结合才能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此外,通过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实地走访,也能看到各级工会始终把职工的文化需求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如何再满足职工的阅读需求的同时,做好引领,让职工书屋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始终是一个需要工会人不断思索的课题。
日前,上海市总工会采用实地走访座谈结合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街道、园区、企业多家职工书屋进行调研,收到有效样本超过7000多个,深入挖掘了基层职工在新时代下全民阅读浪潮下的阅读新特点新需求新变化,探索研究建立新时代职工书屋管理的长效机制。关于职工阅读需求的调研中,“不知道读什么书”、“总是半途而废”、“读完书没什么收获”这三个问题成为困扰职工阅读的关键因素。
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元化
市总的电子问卷调研发现,受访者中62.66%的职工为80、90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知识型职工更是占比高达86.72%,以80、90后为主力的职工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与高学历化。
职工书屋建设有待实时掌握职工个性需求,强化教育引导。职工需求是建设职工书屋的原动力,许多书屋建设只建空间不建内容,没有结合企业文化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提升职工思想素质;没有进行持续、动态的调研,对职工阅读需求的认知不足。当前多数职工在业余时间选择看书、阅读,但近半数职工表示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不知道读什么书”、“总是半途而废”、“读完书没什么收获”成为职工持续阅读的障碍。
深度阅读占比偏低,仍需引导发挥阵地作用
网络信息庞杂,使得职工生活娱乐化、去中心化趋势日渐加强。本次调研中,关于职工业余时间的安排上,仅有27.76%的职工在业余时间选择看书、看电视电影,在关于经常阅读的信息与图书类型调查中,思政主体类只占有4.28%。线上阅读的发展,提升了职工综合阅读率与线上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正常放缓的新趋势,职工网上活动行为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深度阅读图书行为的占比偏低,对国家政策关注度也不够,娱乐化和去中心化特征明显。
新时期职工书屋建设需要立足广大职工,紧跟新形势,引导职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职工书屋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
阅读习惯改变终端也要改变,线上线下需有机结合
随着职工阅读习惯的改变,职工素质提升需要新颖的形式和便捷的接收端。单一的线下图书借阅与传统的线下活动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职工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丰富。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受访者选择阅读场所以在家为主的占比43.46%,选择地铁或者汽车等交通工具或办公场所进行阅读的比例占14.11%,位列第二。大多数职工更愿意以网络在线阅读、观看直播视频、线上讲座培训等灵活方式进行学习。
线上阅读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愿意阅读纸质书籍的被受访者占比为26%与占比21.33%的愿意阅读电子书籍的受访者不相上下,52.67%的受访者两者都认可,可见当前线上阅读已经成为职工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手机普及率提高,职工更容易接受大众传媒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文化传播。更多受访者通过主流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及进行阅读的选择,如今日头条、学习强国、澎湃新闻、抖音、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等网络媒体的选择明显高于传统媒介。近半数职工更愿意选择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线上组群互动分享阅读体验。
一些职工书屋运营模式缺乏创新力与可持续性。部分职工书屋还是只停留在简单的图书借阅功能上,没有因地制宜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活动也缺乏新意和企业特色,无法满足职工学习和娱乐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将线下与线上有机结合,运用新媒体、新手段、新阵地,增强职工学习积极性,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已成为职工书屋建设者与管理者亟需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