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迹寻访丨黄渡路107弄15号,屏息聆听永不消逝的电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0-11-23 08:31

摘要: 劳动报记者寻访李白烈士战斗过的地方。

世人都知,在浩浩荡荡的唐风长河里,“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李白;可曾知,在烽火硝烟里,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革命志士。他战斗在敌人的心脏,用无线电波架起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向党中央传递出许多重要情报,却在黎明的前夕,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秘密杀害,壮烈牺牲,此时距离上海解放仅20天。


今年是李白烈士诞辰110周年,劳动报记者寻访到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通过他的讲述,重温李白烈士大无畏的拳拳家国情怀。


难忘“李侠”一家


在虹口区的黄渡路107弄15号,一幢在绿树掩映下的三层砖墙小楼格外醒目,黄褐色的鹅卵石外墙上,悬挂着“李白烈士故居——党的地下电台1945-1948”字样的石牌。不巧的是,从2020年9月1日起,李白烈士故居开始闭馆修缮,记者没能进入纪念馆进行寻访。随后,记者联系到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与“李侠”一家的三代情缘。


吴德胜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是看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长大的,电影里共产党员李侠的一句遗言“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让他无比动容,从小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要为国家作贡献的梦想种子。长大后,吴德胜如愿参军,光荣地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在边防保卫海疆,1981年退伍到虹口团区委工作。1983年底,一场会议改变了他下半辈子的轨迹,让他和李白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吴德胜在当天的会议上得知,虹口区不仅有34处诸如鲁迅、郭沫若等名人的故居,还有李白烈士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地,但是遗憾的是,没人知道具体的位置。


“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有意义的遗址并设法恢复,开辟成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随后,吴德胜主动向领导请缨,得到区文化局和团区委的同意支持后,踏上了寻找李白烈士故居之路。


(李白生前用过的发报机)


吴德胜想到李白的妻子裘慧英曾作过李白烈士事迹的报告,又是邮电局的职工,便通过居委会了解到裘慧英大概住在四平路上的邮电新村。“当我走进这幢老式公房,敲开裘慧英的家门时,她正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织毛衣。一点都看不出来这曾是位隐蔽战线上的女英雄。”吴德胜说:“一见面我就喊了一声裘慧英同志,然后把我们想寻找李白烈士故居的想法告诉了她,她听完后非常激动地表示,大家能想到李白同志,是对烈士的告慰,对家属的安慰。随后还告诉了我很多当年的往事。”


(李白当年的卧室)

裘慧英讲到李白在杨思附近的戚家庙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当时尚年轻的吴德胜一时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身边这饱经沧桑的烈属,便直接脱口而出:“裘妈妈,你别急,喝口水再慢慢说。”从此,吴德胜这一声“裘妈妈”就叫了10年,与裘慧英成为了忘年交。1992年,裘慧英逝世后,吴德胜和李白烈士的儿子李恒胜成了好兄弟,一起接过传承李白烈士英雄事迹的接力棒。现在,李恒胜的儿子李立立接过爷爷奶奶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战斗在保卫国家的隐秘战线上,吴德胜也和李立立成为好朋友,共同探讨把李白烈士事迹融入“四史”教育材料的研究中。


摄 影:李成溪
责任编辑:李轶捷,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隐秘伟大的斗争 ——“致敬!红色...

潍坊街道年轻党员演绎秘密战线英雄...

红色印迹寻访丨1927年3月,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