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五点,位于船舶大厦内部的暑托班里,小朋友们陆续等来了同在大厦内的家长,和父母一起上下班的新奇体验让他们今年的暑假充满不同。
今年,上海船舶公司直属工会在船舶大厦内开设了两期爱心暑托班,为大厦内有照护难题的职工提供托管服务。
工会出手解决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
“如果没有这个暑托班,我们家小孩就是一个人在家,最多通过家里的监控看看他在做什么。”上海船舶公司职工陈宗武在第一时间给孩子报名暑托班,现在,他与孩子每天一同上班、下班、就餐,不仅解决了无人照护的难题,孩子能“在爸爸的单位里学习与爸爸工作相关的知识”更让他感受到了亲子关系的突飞猛进。
走进大厦内的暑托班,孩子们正三三两两作伴,下棋、看书,沉浸其中。待到午休,将由家长陪伴吃午餐。暑托班小朋友的年龄分布在6岁到10岁,以低年级小学生为主,上午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的托班教师指导下阅读写作业,下午举行手工活动与科普小实验。有了同龄人与老师的陪伴,孩子们都格外喜欢爱心暑托班,在这里交朋友、学知识,玩得不亦乐乎。
由于疫情的关系,许多孩子留在上海度过暑假,这让双职工父母上班时不得不把孩子寄托在邻居朋友家。发现大厦内不少同事都面临这一情况后, 工会副主席姚莹和她的团队们进行了调研,在中船上海公司党委的支持与关心下,7月11日,上海船舶公司爱心暑托班第一期顺利开班,并在8月1日启动第二期。
上海船舶公司党群部主任吴迪也是一位暑托班家长,他说:“企业能对职工考虑得这么细致,确实很暖心。”工会暑托班的举措落到了职工的心坎上,切实解决了需求,“我们的初心就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暑托班不大,但上海船舶工会的组织者们始终牵挂在了心头,在工作之余每天至少三次去看看孩子们的状态。
船舶元素融入暑托课程
每周五的下午,暑托班都有一堂特别的船模拼装课程,远望1号、雪龙2号、山东舰等出自中国船舶的“大国重器”化作模型,通过小朋友手工制作加工成一座座舰船模型。
“模型有好几百个零件,孩子光是拼一拼也能感受到不容易,他们也知道现场造船更加复杂。”有家长感慨,船舶暑托班既把孩子们“托管”住了,也将船舶元素、爱国教育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让自己的孩子走近了父母的工作,“以前他大概知道爸爸妈妈是造船的,但现在更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暑托班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同样把孩子送入暑托班的家长王宇感同身受,“小朋友每周拿着做好的模型回家,非常有成就感,除了能对我们的工作有基本的了解,对船舶行业也增添了一丝崇拜。”就读暑托班以后,王宇家的小朋友更活泼了,每到放学的时候,就会兴奋地拿出电话手表告诉妈妈“我下班啦!”暑托班成为了小朋友探索成长的一条路,就读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长达以后,我也要去造船,还要去中国船舶大厦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