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的转让,填补了受让方的技术空白,而由于这项技术产生的新产品,又将反哺于我们。”说起在日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暨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首拍现场的成果,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工匠,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兼张江中心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坦言,这次的转化,实际上是通过共享创新成果,双方各取所需,最终双方共同受益。
据了解,此次转让的“一种CT自取电开关柜检测装置”更像是基于主供电设备的基础的一个“监测器”,通过这一装置的技术,受让方可以填补产品线、开辟新产品,甚至可以通过产品合作售卖取得经济收益。而作为转让方,浦东供电公司则可以通过分享技术,获得功能更完善的产品,推广应用后将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据悉,此次签署的是一份专利授权转化的合作意向,后续还将按照专利成果转化要求,推进授权转化工作的开展。
长期以来,谢邦鹏的团队就特别注重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发明的“低压快速接头”就像电力“消防栓”,可以解决应急供电的快速接入问题;他们从晾衣夹得到灵感,从而发明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这次的CT自取电开关柜检测装置,同样不例外。
“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问题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曾尝试过不同的手段对设备进行监测,并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和实践。”谢邦鹏告诉记者,在金属铠装式设备柜的运行过程中,母排接触点温度和绝缘部件的局放(局部放电)是两个最需要关注的状态量,把控不好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这两个状态量又很难把控。“温度方面,由于示温蜡片看不见、红外穿不透,很难监测,而局放又只能通过间接检测,容易产生漏检、误检。”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团队成员。
然而,一次跑步,让团队找到了方向。在提出对金属铠装式设备柜柜内运行状态监测的想法后,团队成员万轶伦在晚上运动时,留意到了自己手上戴的运动手环。手环可以监测身体情况,那么能否也为设备安装一个“健康手环”来监测它的健康情况呢?
说干就干,考虑到配网设备点多、面广,柜内很难取电等特点,为了能够实时掌握开关柜内设备导电性能、绝缘性能以及运行环境变化,做的装置必须能够自取电、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并要进行多种功能的集成。多番讨论后,团队自主设计了CT自取电开关柜检测装置,并进行了试制。这套装置集成了搭接点温度、臭氧含量以及环境湿度监测功能,采用绑带式设计,可直接绑扎于母排上并使用金属卡扣固定,外侧包有耐高温型热缩套管,安装方便,牢固可靠。同时,装置采用CT自取电技术,无需外接电源和内置电池,实现零维护。谢邦鹏告诉记者,相比于后续的制作、安装,项目的设计灵感成为了这个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该装置推广使用后,能够有效填补开关柜监测盲区、提高数据监测密度,相关数据推送至新一代变(配)电集控站统一监控,全面提升开关柜状态把控能力和早期缺陷发现能力。”
长久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鼓励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编制《国网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国网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建立以科技成果增值为导向的应用机制。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从2015年2月起,成立了以谢邦鹏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长久以来,工作室以劳模为示范引领,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创新解决公司生产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传、帮、带”为培育手段,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更坚强的人才梯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