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四大职业培训“基地”现状调查|上海电气集团、市机电工会: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3-07-17 13:13

摘要: “当个好工人”的标准会越来越高。

头图:上海电气集团、市机电工会依托李斌技师学院,每年培训技能工人达到1万余人次。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企业如何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发挥好作用?如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连日来,冒着酷暑,劳动报记者走访了上海电气集团“劳模工匠研修班”、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汽集团培训中心、振华重工技术学院四大职业培训“基地”,多角度多侧面调查、还原、憧憬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上海电气集团、市机电工会——

“3+3+3”培训模式升级版: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上海电气集团、市机电工会“3+3+3”技术工人培训模式运行15年,收获了“成绩单”,也迎来了“升级版”——随着首届“劳模工匠研修班”开班、24名劳模工匠重回校园,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专业课程为高技能人才求学圆梦铺就了进阶之路。


研修班学什么

参照研究生标准进修深造


上海工匠、上海汽轮机厂“移动工厂”负责人庄秋峰向记者回忆起2022年2月26日那天,上海电气“3+3+3”技术工人培养劳模工匠研修班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金海路校区正式开班的情景,“走进校园,心情格外激动”。这份喜悦不仅因为名额珍贵,在劳模工匠中同样竞争激烈,更因为研修班的理论深度——参照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设计,这给大家带来了憧憬和无形的压力。


2002年,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和一线技术工人技能现状,上海电气、市机电工会依托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李斌技师学院。李斌技师学院是全国首家以劳模名字命名的技师学院。2008年,李斌技师学院推出“3+3+3”技能培训新模式,即挑选有3年工龄的优秀青年技术工人,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大专学历的高级工,再用3年时间培养成具有本科学历的技师或高级技师。


“劳模工匠研修班”是在“3+3+3”技能培训模式基础上推出的“升级版”,2022年首批招收了24名学员。


李斌技师学院副院长潘清向记者解释,“劳模工匠研修班”是从更高层次、更高平台,帮助高端技能人才求学圆梦。“劳模工匠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本身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愿望就比较迫切。研修班让优秀的技术工人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开拓专业视野,提升实践水准。”据介绍,研修班联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照研究生课程设计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帮助劳模工匠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四五”期间,上海电气围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多种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在课程规划上,李斌技师学院贴合集团的产业发展新方向新要求,为“劳模工匠研修班”量身定制了突出行业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彰显劳动精神的综合素养与特色专题课,以及检验实践创新成果的实践能力课。


理论结合实践

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从“3+3+3”到“劳模工匠研修班”,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逐渐发展成为“培养工人成长的摇篮、工人技能晋级的平台、高技能工人培养的基地”。


庄秋峰认为,研修班为技术工人拓宽了进一步进修深造的可能性。“对于技术工人来说,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创新与自身的成长是同步的。”早年数控机床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庄秋峰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搜集资料学习,还考取了资格证。2005年起,工厂开始引进数控机床,庄秋峰自然成为了机床主手。近年来,随着电厂维修改造服务业务的井喷式增长,电厂现场改造成了庄秋峰的“第二主战场”。


作为“移动工厂”的负责人,庄秋峰前前后后参与了几十家电厂的现场改造。他说,不同于企业的制造生产,电厂现场改造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受制于空间、设备、工具等条件,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期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需要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懂技术会创新的技术工人。“制造业新知识、新技术进步很快,学习就是工作,从工人到工匠没什么诀窍,关键就在于不停地学习再学习。”


上海工匠、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数控调试工陈勇进厂已经30年,在师傅李斌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开始学习数控技术并获得特等奖学金,最终拿到了学士学位。他告诉记者,研修班的课程相比“3+3+3”培训更具深度,学员们对于很多产品设计课程、新领域新赛道课程尤为感兴趣,比如人工智能等。


“我进厂这么多年来,见证了制造业的巨大变化。从原先的普通机床到现在的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也正在普及。”陈勇说,“当个好工人”是师傅李斌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也一直在激励着自己,“未来的智能工厂对于技术工人会有更高的要求,好工人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想要‘当个好工人’,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根据“劳模工匠研修班”的规划,学员在最后一学年将在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双导师制”指导下开展专业论文写作。据了解,劳模工匠学员们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


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对于好工人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


“3+3+3”成果凸显

技术工人成长路径更清晰


据统计,李斌技师学院成立20年来,每年培训技能工人达到1万余人次。其中,“3+3+3”模式运行15年,累计开办23期,涵盖13个专业工种,共有700名技工接受系统培训;目前已有22期、578名学员毕业,409人获得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取得大专与高级工双证69人、大专与技师双证107人、本科与技师双证233人。


近年来,上海电气、市机电工会不断探索完善技术工人技能培养、技能提升、技能激励体系,形成了技术工人技能培养、评定、使用、待遇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新型学徒制,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培养模式逐渐成熟;通过探索建立“新八级工”体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培训、使用、晋级、激励制度;“李斌杯”技能大赛成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舞台,2004年连续举办至今,共设152项比赛项目,覆盖121个工种,累计20500人次技术工人参赛;练就高技能获得高回报,上海电气将“收入增加向贡献突出的高技能工人倾斜”条款写入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

将宏伟蓝图变为“实景图”,尤需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