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开幕,500多名劳模工匠、顶尖专家展开智慧碰撞,47个展览展示区、1200多项职工创新重大成果精彩亮相。
上海展区以“上海工匠,创新卓越”为主题,用三张图谱分别展示了上海工会在构建“工匠人才培养选树体系”、夯实“一线职工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上海工匠十大系列品牌”方面形成的机制和取得的成果,并设置“人民城市建设者、大国重器攻坚者、现代产业耕耘者、一带一路先行者、长三角大工匠助推高质量一体化”五个版块,展现各条线“上海师傅”到“上海工匠”“大国工匠”,用智慧和双手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及上海各级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匠培养选树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成果。
第一版块
人民城市建设者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新征程上,涌现了一批上海工匠。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来自上海城投的杨戌雷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他挂帅的污泥处理车间成为全国范围内污泥处理工艺、设备、设施最齐全的示范性基地。在展区入口处展出的“未来城市污水处理模型”正是他的展品。
第二版块
大国重器攻坚者
“大国重器攻坚者”版块带领观众走近航空、航天、钢铁、船舶领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工匠们。
大国工匠、上海航天领域装调对接机构专家王曙群带领团队,脚踏实地铸造航天重器,助力“天宫对接”等航天重任圆满完成。
在这一版块可以看到我国首款按照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飞机模型。今年5月,首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并投入运行。C919国产大飞机研制造就了胡双钱、王伟、周琦炜、戴渊等一批工匠人才。
第三版块
现代产业耕耘者
“现代产业耕耘者”版块,展现了深耕在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的工匠们的风采。
来自上海新昇的芯片专家赵旭良和展品单晶硅棒,解决了300mm大直径外延片“卡脖子”问题。
现场还原了上汽自主品牌模型团队领衔人熊俊带队研发的MR虚拟汽车内饰设计座舱。它将MR虚拟和实体座舱进行了结合。让亲临现场的观众能够通过3D电影的方式,身临其境感受汽车的内饰设计。
第四版块
一带一路先行者
“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提出已十周年,在这一版块,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先行者的故事。
埃及新首都CBD建筑模型,是中建八局常伟才团队海外创设项目的一个缩影。对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常伟才使用了新型技术,保证塔身以最快“四天一层”的速度攀升,创造了中国速度,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
上海核工院的林绍萱,在核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研发设计中填补了多项空白,参与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厂等核电项目,把先进技术送出国门。由上海核工院自主设计、国内厂家创新制造的CAP1400蒸汽发生器按1:30的比例复刻到了现场,该设备原型总高24米、重量约80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压水堆蒸汽发生器。
第五版块
长三角大工匠助推高质量一体化
2018年11月5日,习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以来,在全总的指导和关心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总工会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通过共建常态化机制、共促高质量发展、共育高技能人才,进行跨区域工会合作。
五年来,三省一市工会开展了100多项劳动竞赛和职工创新活动,构建了“省级示范、区县联动、行业(产业)广泛参与”的长三角竞赛新格局,其中16个项目列为“十四五”全国引领性竞赛,发布了100个职工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命名190个长三角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在此基础上,2023年选树命名了首届40位“长三角大工匠”,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长三角重点产业发展。
现场展示的“爱达·魔都号邮轮”(模型)由首届“长三角大工匠”之一、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焊接专家李勇参与建造。大型豪华邮轮被誉为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之一,“爱达魔都号”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总吨13.55万吨,实现了国产大型邮轮领域“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