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郑钢淼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海展区听取上海工匠杨戌雷介绍展品。
7月28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京开幕。开幕式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郑钢淼接受劳动报社记者专访,就参会感受、上海工会如何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如何开展职工创新创造活动、如何牵头推动长三角工会联动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劳动报记者:郑主席您好,刚刚您出席了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式,请问您有什么感想?
郑钢淼:这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开得很成功,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用8个字概括,就是成就斐然,情怀伟大。
我感到这届大会有三个特点。
一是技术成果主要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现场展示的创新成果和实物展品大多是一线大国工匠和创新技能人才设计或研制完成的。
二是技术成果分布于各行各业。以上海为例,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上天入地”,比如完成了“天宫对接”任务的王曙群团队、国产大飞机建造师周琦炜、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焊接专家李勇等等。
三是科技创新离不开一线技术人才。工会要在大力培育技术人才、技能工人上下更大功夫。
我们要把大会精神带回去、学习贯彻落实好,更好地鼓舞、调动广大上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劳动报记者:上海分论坛的主题是“从上海师傅到大国工匠”,请问上海在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方面有何特色举措?
郑钢淼:上海工会在培养技能人才和鼓励创新创造方面,要总结好的做法,并持续深化完善。
一是抓传承。上海近代以来就是中国的工业重镇、产业工人的摇篮。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一代接一代,培养了众多勇于创新的劳动模范、工匠人才;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师傅”的金字招牌声名远扬,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获得广泛赞誉。近年来,上海率先在全国工会系统启动和实施工匠培育选树计划,正是对这种“上海师傅”精神内涵和工作传统的弘扬和传承。
二是抓改革。高技能人才的涌现有赖于一支数量庞大的高质量的产业工人队伍。我们要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各项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上海工会要把深化改革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聚焦思想引领、技能发展、职业教育、建功立业、公共服务、权益维护、地位提升等七大重点行动,持续推进、抓出成效。
三是抓推动。我们要多措并举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大国工匠选树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推动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认定、职工创新、激励表彰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使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才智得到充分迸发、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会议期间,我与来自商飞的大国工匠王伟交流,他谈到工匠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上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将更多有志青年培养成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劳动报记者:看了大会上展示的全国职工创新成果,您对上海工会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创造活动有什么设想?
郑钢淼:王东明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要为工人创新打通障碍环节,我感到言语朴实、切中要害。上海工会要把全总和本届大会的精神、要求落实到上海工会的具体实践中去,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普及,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不仅需要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众多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和广大职工创新智慧的涌流。我们要在各行各业中持续开展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发挥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职工岗位创新、攻坚克难。
二是抓好展示,大力宣传弘扬工匠精神。要进一步叫响做实上海工匠品牌,提升工匠人才社会影响力,不断传递“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正能量,激励更多职工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三是抓好转化,着力促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我们要依托今年启用的上海市工匠人才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等,让更多一线职工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四是抓好激励,鼓舞带动各行业职工参与岗位创新。要进一步探索职工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让他们的知识产权、发明创造在劳动报酬中得到体现;要为工匠人才制定职业发展助推计划,创造更多与科学家、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互学互鉴的机会渠道,通过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上海职工科技节、国家和市科技进步奖推荐等平台,助推工匠人才优秀创新发明成果再上更高台阶;要对接政府出台更多面向工匠人才的激励政策,让创新成果创造者拥有更多获得感,让职工有持续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劳动报记者:上海展区专门设立的长三角板块成为上海展馆的一大亮点,请问郑主席,上海工会在牵头推动长三角工会联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有哪些要深化的工作?
郑钢淼: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上海工会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与苏浙皖三省工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又选树了首届“长三角大工匠”。
工会要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更好融入和服务长三角发展战略,就要着重抓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落实常态化。四地工会要进一步共建常态化合作机制,落实长三角工会年度工作交流机制确定的四项工作方案,在劳动和技能竞赛、工匠选树的合作联动的基础上,在红色工运资源发掘宣传、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预防化解区域性劳动关系矛盾、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服务好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协同性。四地职工在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创造等方面有许多共性,工会要优化协同机制,搭建更广的交流平台,组织“长三角大工匠”跨行业交流学习,组建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等,共育高技能人才,整体提升长三角职工技能技术水平,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