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运动处方?一张运动处方怎么开?职工又该如何运动来提升身心健康?带着这些问题,华山医院工会携手院内顶尖专家打造了全新的“智医体融合”模式,依托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学科优势和上海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升级职工健身模式,通过引入运动处方,促进职工健身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个性化,营造运动健康文化氛围。
就在本周,“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在华山医院浦东院区挂牌成立。随后,华山医院浦东院区员工关爱EAP专案之“智医体融合趣味运动会”举办。这也是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首场面向医务人员的专场健康促进活动。
华山医院工会常务副主席苏家春表示,浦东院区和运动医学科为职工健康促进提供了非常好的场地支持、设施支持和理念支持。希望此次趣味健身运动会能作为一个起点,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练就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提升团队凝聚力。
作为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带头人,陈世益教授详细介绍了运动医学康复中心的核心区域和功能,并展示了50余件珍贵展品,表示欢迎各位医务人员来到中心感受医体融合文化和开展健康活动。
陈世益教授表示,运动锻炼每投入1块钱,可以帮医保节约8块钱。此前国际期刊JAMA相关研究也披露,自60岁起开展有序的有氧锻炼,可以将原本失能起始平均年龄(全球为75岁)延后12年(87岁)。
对于运动处方这一全新的理念,陈教授介绍道,运动处方类似于传统的“药方”,为愿意或需要通过运动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或增强体质的人提供科学的、个性化的运动建议。这种处方详细说明了运动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要素。这种处方适用于不同人群,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注重健康的人到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
此外,职工在该中心运动时,科技也将助力健身更为数据化可视化。中心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构建运动促进健康大数据库,并探索特定病种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精准运动处方。同时,开展远程运动促进健康应用的研发,形成一套可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智能化工具与服务模式,实现健康关口前移,建立多层次运动健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