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些事儿 | 拖家带口的职场中年人爱上“考证”,专家:实则职业生涯焦虑,呼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4-01-10 18:50

摘要: 这份汗水值得鼓舞与肯定,但盲目考证不可取,一手的证对求职并非完全有益。

2024年伊始,小潘在朋友圈写下新年目标——“今年一定考出PMP”,她身边的同事都已陆续考出了这张“IT”行业证书,二胎宝宝出生不久后,回归职场的小潘迫不及待将考证提上日程。


这两年,考证热度不减,拖家带口的中年人竟然成了“考证圈”的主力军,他们或为职业晋升,证书关乎职位提拔;或求事业转型,一张证书是奔向其他赛道的加速器;或是职场焦虑,想着“证多不压身”,多张证也许多条路。


当下职场竞争激烈,考证是中年人为了“不掉队”而“自我加码”作出的努力,毋庸置疑,这份汗水值得鼓舞与肯定,但盲目考证不可取,一手的证对求职并非完全有益。


“证不压身”以求缓解职场焦虑


小潘年过四十,家有两娃,在银行IT部门工作,自从下了考证的决心,她报名考证机构,网课下载了5个G的容量。每天晚上关上大女儿书桌的台灯,哄睡小儿子,小潘扭头按下餐桌上吊灯的开关,夜深人静时,才轮到属于她自己的学习时间。


“PMP”指的是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考出这张证的成本不容小觑,光是机构的报名费就要七千元,考出后每年“续证”还要花钱。金钱的投入仅是一小部分,成年人的备考之路并不容易,小潘明显感到,自己的记忆力、专注力等学习能力大不如从前,“读书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迈入中年竟要开始夜半耕读。”为了考出这张证如此大费周章,小潘却说不出这张证的具体用处,“考试的通过率挺高的,我几个同事报了课以后都去考出来了,但好像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小潘又仔细想了想,“写简历的时候应该可以好看点。”


类似的回答在各个考证机构里常有发生,考证的热度毋庸置疑,教师资格证、建造师、会计的各种等级证书都是近几年大火的考试。热衷考证的缘由也是各有特色,有人像小潘一样“跟风考”,想着“大家都考了,等于就我没考”,自我加压;有人感慨当前的职场竞争过于激烈,年轻人和各种新技能如同潮水般不断涌入职场,“证不压身”,多张证就在跨领域的新时代里多些竞争力;也有全职妈妈为充盈生活或回归职场做准备,一些招聘的任职资格中,持有相关证书的求职者将被优先考虑。


追逐生活的勇气值得鼓舞


考证的理由,千人千面,但中年人不断学习奋力追逐更好生活的勇气,值得肯定。


对于已婚已育的成年人来说,上要照顾上了年纪的父母,下要操心辅导还在读书的娃,备考之路难上加难。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背后,中年人却依然可以打开深夜的台灯,这份热烈生活的努力值得肯定与鼓舞,更值得尊敬。


也有专家表示,中年考证热,实则是职业生涯焦虑。天津市工会干部管理学院教师郑永强曾指出,一方面校园职业生涯教育缺乏实际情景,不可避免地流于形式。而到了职场,部分企业很少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辅导和规划。另一方面,继续教育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员工接受的院校教育只是拿到了“入场券”,入场之后继续教育环节的缺失,让职场中年人不得不以“考证”代偿。在郑永强看来,当下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是供给大于求,“年轻一代相对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使企业更愿用人员替代而非人力再开发来建立自己的人才竞争优势。”职场中年人担心职业生涯前景不明确且缺乏保障,于是通过考证来实现提升。


“如果考的证和行业需求对口,那当然是优先考虑的。”对于“考证”对求职是否有帮助,资深人事范小姐答复,每个行业对“证”的要求和看法都不同,主要观察与行业工作的相关性,“我也见过有人简历上写了几行考出来的证,但仔细一看什么类型的证都有,大部分都和行业没什么关系,这只能说明,他的考试能力确实强。”


随着“考证热”,考证也被做成了一门生意,市场上相关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时常以贩卖焦虑为手段兜售所谓的必过课程、押题真题,专家也建议广大职工,考证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减少盲从,回归理性。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那些事儿丨休息三个月却成了简...

员工提前吃午餐被辞退,企业为何会...

近30场特色活动为长宁女职工送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