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老法师·新员工特别报道之走进蜂花,39岁蜂花如何接住“新流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4-03-31 14:59

摘要: 39岁的蜂花如何“永葆青春”?新一轮流量如何接住?

39年前,蜂花在闵行区马桥落地建厂,自此开启一段传奇之旅。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民族品牌,蜂花以洗发水和护发素闻名,近年来因“10年只涨价2块钱”“成立多年无处罚记录”等频频出圈,引发人们对其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赞扬,被誉为“国货之光”。如今,在蜂花的忠实消费者中不乏80、90甚至00后的身影。39岁的蜂花如何“永葆青春”?新一轮流量如何接住?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马桥的蜂花有限公司,听企业老法师和新职工讲述蜂花持久“飘香”的秘诀。


机器设备提高效率

年销售额从1亿到16.4亿



1990年,顾冬梅在蜂花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她也是蜂花自1985年建厂之后招的第一名外村员工。


“蜂花在本地很有名,那时候我刚毕业就去了,现在想来还是很高兴。”顾冬梅入厂时,蜂花的产品以红精(红色洗发精)和黄素(黄色护发素)为主。红精、黄素作为国产第一代洗发精、护发素,在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带来了企业的飞速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蜂花的年销售额已突破1亿。


顾冬梅的第一份岗位是红精灌装,“我们一条产线7-8人,每天可灌装200箱左右的产品。”灌装工作通俗来说,就是把生产好的洗发精通过龙头装进瓶子里,工作内容说来简单,但仍不乏技巧。“灌装的量有规定,何时开关龙头要靠经验。”顾冬梅告诉记者,虽然是手工灌装,但每瓶上下误差不能超过2克,要做到这点,靠的自然是“熟能生巧”。


在一线车间工作的这些年,顾冬梅明显感觉到生产的速度越来越快,身边的“机器人同事”也多了起来。以她曾从事的灌装工作为例,该工作已实现全自动灌装,一台机器可实现16瓶护发素同时灌装,“只要设置好参数,不仅速度快,准确度也高。”如今,在同样的时间里,一条产线只需3人左右就可日产2500箱产品。2023年,蜂花的年销售额也随着产量的翻倍达到了16.4亿元。


新员工参与数字化转型

老师傅经验变为生产参数


近年来,蜂花在互联网平台频频出圈,被誉为“国货之光”,年轻人涌进直播间,带来大量订单。如何接住这一波“新流量”?顾冬梅的答案最为直观:得益于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布局,产能跟上了订单。“从2020年开始,线上销售量不断提升,但是新厂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顾冬梅口中的“新厂”,是蜂花2019年起以智能工厂标准建造的蜂花产业基地,12条流水线中有7条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年产能可达10万吨。2017年进厂的生产车间主任朱海青,作为蜂花“新”人,从事的正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这项“新”工作。在他看来,数字化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把蜂花30多年来累积的操作经验转化为数字化语言。


“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搅拌,以前是靠半自动搅拌锅操作,产品品控全靠师傅的一双手,现在靠的是输入生产参数。”朱海青坦言,要把蜂花这么多年的经验全部转化为数字语言,是一项繁复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上百套硬件的对接,和上千次精准的调试。为此,公司成立数字化转型小组,在一起研究方案,有时一讨论就是一个通宵。“就说我们的护发素,前前后后经历了180天技术研讨和19726套实验数据,”朱海青回忆,那是2021年春节前夕的腊月二十二,那一天,巡检人员在检查设备参数时,惊喜地发现6号线护发素在第1896号方案的控制参数下,呈现出完美的乳膏质地外观,所有测试指标均达到蜂花产品出厂的优级标准,令所有人雀跃不已。


在生产一线30多年的顾冬梅,对数字化转型前后的产品质量最有发言权,作为车间质量管理的她,早已将产品品质要求融入身体记忆,“产品的重量、色泽、味道、香味都有相应的评判标准,比如说香味,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因为经验丰富,她成为机器检验之外的又一道“保险”。“自动化流水线的产品品质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工艺一样,且发挥更稳定,效率更高。”


定位于做大众普惠性洗护产品的蜂花,多年来坚持物美价优。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带来边际效益,压缩广告营销费用等,都是蜂花用来缓解原材料、包装材料、人工、电费、运输成本上涨的压力,保持涨价幅度小让利消费者的底气所在。


从2款到70多款

产品研发既“创新”也“放心”



在一线车间,顾冬梅是能感知到市场变化的:哪些产品更受欢迎,总是反映在流水线上。2015年,顾冬梅发现,一款生姜健发洗发水的订单量在上升,“在车间也能感受到这产品的热销,直到今天依然火爆。”就在一年前,现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的严燕芳加入蜂花,生姜健发洗发水是她参与研发的第一款产品。“当时市面上无硅油、0刺激的概念比较热,促使我们从这个角度研发一款新产品。我们希望这款产品让消费者真正觉得好用,所以从原材料和配方上下了很多功夫。”在她看来,真正让产品“爆款”的原因还是功效。近年来,针对消费者在脱发、头屑头油等方面的功效需求,蜂花的产品功能逐渐丰富,从最初的2款发展到70多款,企业配套的技术研发中心、蜂花专家工作站等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资源。2019年,蜂花与专家工作站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共同研发推出蜂花九樽植萃系列产品,切中脱发掉发人群需求,一经上市销售额稳步上升。2021年,公司以上海市劳模陆红梅为名创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申请发明专利4项并已全部授权。


39年来,蜂花这个品牌如何能够长盛不衰?又是如何接住新时代的“流量”?回望自己的工作历程,三名新老员工不约而同地认为,“质量”最为关键。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称心。”一直在生产一线的顾冬梅认为,产品和产量增多,更要保证质量。


朱海清则认为,要保证每一件出去的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满意。


“致力于蜂花新品的创新开发,用心研制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严燕芳希望,自己研发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立足消费者需求,兼顾功效和质量稳定性,以高质量让老字号长盛不衰。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构筑健康防线关爱职工健康——华新...

在校园、在农田、在车间、在劳模工...

“跑男”来袭,中山街道新就业群体...

首页

顶部